要怎麼訓練自己的情緒保持在穩定情明的狀態呢? 病房中常遇到疾病末期的狀況,要不被捲入, 時常又抽離太多, 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
一般人面對死亡覺得很哀傷,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生命美好而且無限的存在不能瞭解,相反地還有無明的認知,認為肉體死亡代表生命的結束,所以悲傷、痛苦、感到失去。而事實上,死亡如同廣欽老和尚所說的「沒來也沒去、無代誌」。在我們的宇宙動力排列的工作坊裡,也可以清楚的體會到生命在肉體的死亡後是繼續存在。人因恐懼自己失去親人,或曾經失去至親,所以當看到他人失去親人時,會觸動到自己相對應的情緒,而升起痛苦抗拒的心。如能體會到生命的本質是不生不滅的,就像水裝在不同的容器,雖形狀不一樣,但水還是水,本質不變,就不會如此哀慟。
人沒有活在當下,就會因執著過去而痛苦,無端生起許多念頭如:我以後再也無法見到ㄨㄨ了,ㄨㄨ過去對我很好、很照顧我或帶給我很多快樂等。專注在當下,覺知身體有不同的感受,不斷的變化,念頭也不斷的在變,只要不去抗拒或抓住這些感受或念頭不放,不會有真的痛苦。痛苦來自我們抗拒或抓著過去與未來種種假想緊緊不放。
情緒的平衡訓練有很多方法,這裡先分享三種。
⒈ 當我們看電視劇入戲時,眼睛只專注在銀幕,容易與劇中人一起哭、一起笑。但當我們把視野放大,看到整個房間,整體狀況,回到自己的當下,我們馬上會明瞭我們發生了什麼事(看電視)?正在做什麼反應(哭泣、歡笑、生氣等)?應如何處理?(我們還是可以選擇哭泣、歡笑或生氣,但是帶著清楚的覺察而不是渾渾噩噩的跟著別人或環境反應,而毫無覺知自己在做什麼)。相同的,在陪伴病人的同時,如果能把視野放大、覺知力拉回來當下,自然不會有被捲入或抽離的困擾,比較能夠幫助病人及家屬穩定的處理當下應做的事。
⒉ 平常可常練習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情緒的起伏改變等。覺察力需要長期的訓練,不是一蹴可幾的。在日常生活中、與人的互動中,用心的觀照自己所升起的種種感受與反應,不加以批評或自責責人,只是如實的觀照自己,這也是慈濟上人為什麼常提醒弟子要「多用心」。也可以透過正規、正派的禪修(法鼓山已建立好完整的系統) 或內觀( 台灣有馬哈希老師系統 http://mbscorg.blogspot.tw)打基礎。但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各人,功夫要自己下。
⒊ 運用能量運動的方式調整自己的情緒能量場,因大多數的動作比較難以用文字正確形容,請參閱DVD , 其中一個簡單的方法是關任脈。將雙手互相交疊,從恥骨的地方往上滑到嘴巴的位置,在嘴角的地方轉一下,想像用一把鎖把我們的能量場鎖起來。這樣就比較不會受到別人情緒的波動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