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如何避免情殺?


最近有不少情殺的案子,很多情殺的動機是因為一方想要分手而另一方不甘心或不願意,所以這裡我想分享如何談分手會比較安全?在對方情緒激動的時候如何處理才能讓自己全身而退?

如果對方曾經有過被棄或劈腿的創傷還未修復時,很容易有不安全感、自卑、因害怕被再度分手而採取強烈控制對方的手段等問題。根據現代婦女基金會的調,第一名的暴力與情殺原因就是「對方提出分手」,高達65 %。激烈的情緒反應大多是來自無法接受被拒、被棄、被背叛的無盡痛苦感受。所以,提分手時不要讓對方覺得被拒棄或被劈腿。自己的態度不要高傲或俾倪、批評對方的不是,一定要先感謝對方的付出和認可他的好,告訴他因為自己有問題(先想一想為什麼要分手的原因,但是原因得要是自己的問題,不能把問題和責任推到對方的身上,而且最好要真誠、不要撒謊、要帶著尊重和歉意的心態)例如:

1.   如果覺得對方的經濟不好時可以:我的家庭需要我的幫助,將會面臨奉養和照顧父母很大的負擔,或是我的花費需求很大,很愛買東西,也無法節制自己,所以想要專注在賺更多錢和工作上,暫時不想要也沒心情談感情了。千萬不要批評對方不會賺錢,無法讓自己過上好生活等。畢竟想過好生活也可以靠自己賺,不一定要靠伴侶,所以問題是出在自己。
2.   如果覺得對方脾氣不好,兩個人常吵架,可以:我的脾氣不好,想要找個願意什麼都聽從自己的,不會跟自己吵架的人,而且近來有憂鬱或焦慮或恐懼的問題,覺得越來越嚴重,想要一個人獨處和安靜。兩個人常吵架一定是雙方都有問題,脾氣都不好,不懂得溝通,所以才會用吵架的方式。所以要扛起自己的責任,不要責怪對方的不是。
3.   如果覺得對方不體貼或沒有共同人生目標,可以:很抱歉,我知道自己不好,有公主病,我需要一個願意聽話和願意服務自己的伴侶,而且事事順從我想要做的事情。同樣的,不責怪對方不體貼或不努力,畢竟體貼與否的標準都是自己訂下來的,所以也要看到自己的問題所在。
4.   如果覺得對方的家庭不好,控制慾太強等,可以:我被父母寵壞了,從小都是別人聽從我,所以我無法配合別人,很抱歉,我無法做個聽話的好媳婦。

總而言之,提分手時,要懂得把自己不滿的責任扛起來,畢竟不滿是來自自己的期待。當然,對方一定也有不是的地方,但是不要用責怪或批評對方的方式來溝通,這樣才不會引起對方的怒氣和怨恨。如果已經談到要分手,而對方約要出去談判的時候,一定要約好朋友一起去,要讓家人知道自己去那裡,做什麼,大約會多久,而且不要約在人煙稀少的地方。

以上的任何一種詞大概都會讓對方想要打退堂鼓,如果對方還不打退堂鼓,而且願意改變和配合的話,可以跟他約定以幾個月的時間看看是否對方可以做到配合自己,不吵架、不發脾氣、萬分體貼、事事順從、以自己為中心、孝順自己的父母等等完美情人角色,一旦觸犯了這些條件,到時就要願意放手讓彼此自由。一般人很難忍耐那麼久的,大多沒多久就會自己打退堂鼓不想要繼續交往了。用這樣的方式也會給對方一段緩衝的時間,不會太快速斷裂關係讓人措手不及,無法調適,以致情緒暴怒。

提出分手或當對方有強烈情緒反應時,一定要先同理對方情緒:可以,我們兩個人現在都很生氣和傷心,這樣很容易出讓彼此都很痛心的話,或做出讓彼此都很後悔的事,讓我們一起出去透氣一下,冷靜下來再談好嗎? 

在情緒激動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先走家門或無人之地,到人群多的地方比較安全,也比較容易冷靜下來。如果我們用生氣去反應(彼此對罵),容易更惹惱對方,火上加油,彼此落入不理智和情緒化的邊緣腦反應,失去了理智和同理心,更加的怨恨和討厭對方。如果我們因害怕而縮起來不理會對方,或傷心的痛哭不已,也會讓對方感到更憤怒,疚或覺得被漠視或被瞧不起等,情緒反應反而會更強烈。

說話時要切記用「我們」,而不是「你」或「我」,這樣才不會讓人覺得被指責或排擠。例如:要「我們」都很生氣,而不是「你」現在很生氣,或讓「我們」一起出去透氣,而不是「我」要出去。當他覺得會被下或棄時,一定會阻止妳走出門的,而且會更加發怒。

懂得情緒處理和溝通才不致於讓自己和他人落入險境,因為在激動的時候我們大腦的同理和理智功能會暫時關閉,回到動物本能的戰、逃或僵住的反應,而這樣的反應往往容易造成兩敗俱傷和讓人悔恨的遺憾。

分手也要懂得帶著感恩、尊重、愛和祝福才能和諧與和平的各走各的路。

2018年5月28日 星期一

如何知道我嫁的是同性戀者?或自己喜歡的人是否是同性戀?如何避免踏入同婚?

問:如何知道我嫁的是同性戀者?或自己喜歡的人是否是同性戀?如何避免踏入同婚?

答:如果社會沒有歧視或另眼相看同性戀者,家長也能夠尊重和接受孩子的性取向,不要求一定要傳宗接代(可以另想辦法傳宗接代),這樣應該很少會有同性戀者刻意去選擇異性戀者來結婚。但社會的改革和轉變是很慢的,在那之前,女生可以如何避免踏入同婚呢?

第一:他看到妳的身體時會不會有生理反應?(看久了當然會沒有太大的反應了,但是至少剛開始交往時應該會對女性身體有生理反應)跟妳相處是否會出現挑逗或渴望的眼神?會不會很喜歡和很亢奮跟妳有性關係?一旦有性關係,會不會一直想要跟妳有性愛呢?而且只要擁抱妳和愛撫妳,他就會感到亢奮和勃起?(真正的同性戀一般無法做到這點,得要靠女性幫他們口交或愛撫性器或靠很多的性幻想才會勃起)

第二:他會不會特別討厭男生?或抗拒跟男生一起泡湯?一般異性戀者不會特別排斥男生或不大在意同性間無意的肢體碰觸。但是如果對方想要刻意隱瞞,就不容易看出來了。基於社會壓力,有些男同志小時候會有某個點被說娘,所以會特別注重男性陽剛的特質。不少男同志幾乎從小就學會帶著假面具,學習如何融入異性戀的社會(生存之道),才不會被排擠或霸凌。

第三:他會不會特別討厭或批判同性戀者?有些害怕自己是同性戀的反而會更用力去打壓同性戀,彷彿打壓了就代表自己跟他們不是同一國的。恐同裡有不少是深櫃。可以主動邀約去性別友善餐廳,看看對方會不會過度反應。

第四:男同志一般從青春期開始視覺上會被同性吸引,喜歡看猛男照,看到猛男照片會感到很不好意思或很興奮和喜歡!

第五:如果男生外在條件不錯卻遲遲未婚,去看看對方家裡的情況,觀察對方與父母的相處,是否會有意無意的經常提到要趕快結婚生小孩、傳宗接代等議題。有些男同志是在被家人強烈的期待(要求)下,不得不選擇結婚生子。

少數同性戀者在意識上並不一定知道自己是同性戀。我曾經有一位已婚、有小孩的男性來看我的診(主訴是查不出原因的胸悶)。一看他的能量場胸悶的原因是來自伴侶問題,而且他應是同性戀。但因為他的初診表寫已婚、有小孩,所以有點尷尬的問他是否知道自己是同性戀?他說他不是,而且他很排斥同性,尤其是去按摩的時候一定不會選擇男生。我說是否會害怕如果是男生自己會有生理反應呢?他愣了一下(可能從來沒有這樣思考過),然後說:「但是我跟太太性交有勃起啊」!我問他:「勃起是看到太太的肉體就會很興奮的勃起,還是得要太太不斷的撫摸他的下體或口交才會勃起呢」?他呆住了,然後慢慢的回答是要太太不斷的撫摸他的下體或口交才會勃起。現在我好像意識到自己很像對太太或對女生的身體沒有特別興奮的感覺。

雖然他一直認為自己是討厭男性的,其實他並不是討厭男性,而是討厭、抗拒和害怕自己是同性戀。潛意識他很清楚自己是同性戀,但意識卻很排斥同性戀,所以身體就卡住了(當然不是所有的胸悶都是因為這樣喔,診間看到的每個胸悶的原因其實都不同)。這個個案在說出和認可自己是同性戀,他的胸悶症狀當場就消失了。

診間曾碰過幾個自己是同性戀但卻否定自己的個案,一般只要是已經結了婚,我大概都會告訴他們只要接受自己有同性戀的特質就好,也就是願意面對和接受全部的自己,這樣身體的能量就不會卡住了,他並不需要離開婚姻。即使是同性戀者還是可以跟異性共同經營和諧美好的婚姻和家庭生活,畢竟當初一定是有喜歡或愛對方的感覺才會結婚的。但前提得要雙方都願意,和都有意願才能有和諧的婚姻和家庭,不能是被逼迫或強求的,不然容易產生怨懟。

不管是同性戀或異性戀,其實只要是戀愛都是迷戀罷了,戀愛是短暫的情緒和生理反應,無法永久持續的,根據研究統計大多數熱戀的感覺和反應在兩年內就會消失了。在婚姻中,除了戀愛,更重要的是願意相知相守、願意溝通、承擔、負責、陪伴、付出、彼此尊重、有共同目標等,而這些特質不管是跟同性或異性都可以去做到,當我們可以做到的時候,自然彼此之間就會有愛的流動。唯一的不同是對性的興奮感/反應會有所不同罷了,但是還是可以享受性愛的過程。婚姻需要經營,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給彼此才能越來越美好。

同性戀並不是疾病,所以無法也無需被治療,也無法透過思維模式來改變。就像是不同的種族和男女性別等也不是疾病,無需被治療,也無法靠思想來改變。社會要和諧得要大家願意尊重和包容彼此的不同,即使我們有不同的膚色、身高、胖瘦、年紀、性向、個性等等的差異,我們還是可以愛和尊重彼此。

2018年5月23日 星期三

汗皰疹

病人:腳汗疹,上週開始長小水泡,本來不會癢,但三天前開始長很多時會癢,而且越來越大顆和紅腫,長超多的,變成一整片狀。原本只有右腳,現在左腳也開始長,手也開始長。
醫師:最近遇到什麼讓你好委屈和傷心?
病人:前陣子生父快要走了,家裡面在談過世啊什麼的事情。
醫師:應該不是,跟兄弟姐妹和工作有關,感到委屈難過。
病人:現在在家裡幫忙,因為家裡缺人手,所以我辭掉原來工作。家裡的工作蠻辛苦,前陣子做到手很痛,因為是餐飲業。有時也蠻心急的,我身邊的朋友都一直往上爬,我也想趕快跟上。但想幫家人撐過過度期,然後再去走自己想要的路。
醫師:如果你不幫忙會怎樣?很明顯的你的腳不想幫忙,手也不想幫忙。
病人:現在餐飲業很難找到人。我們登104、網路、門口,都沒有人,要不就來的不適合。
醫師: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開心的拿這份薪水,好好的工作,二是不管家裡怎麼想你就是不幫忙出去找自己的工作。因為,你的身體在抗議,"不想待下來,但是又不得不待下來"--這就是我說的「委屈感」。你想選擇哪個?
病人:我八月會出國十個月,所以我想在這之前就在家幫忙。
醫師:誰供給你出國十個月?
病人:爸媽。
醫師:那就謝謝爸媽成就你想出國的夢,雖然你不喜歡目前的工作,但也得幫忙家裡,因為家裡支持你的夢想,這是你可以給家的回饋。你可以歡喜的做這件事,謝謝有這份工作讓你可以出國一段時間,完成你想要的夢。這份工作有什麼部分你不喜歡的?
病人:一直重複很勞力的工作,因為以前是坐辦公室的,會覺得都有在進步,可以學很多新的事情,可是現在都是做重複性的工作。
醫師:接下來你要去遊學是嗎?那是什麼性質?
病人:是一個NGO組織,它會讓我學很多不同領域的知識。
醫師:重複性工作是最好修行的工作,讓我們學習專注在當下和意識到我們每一個動作。很多人走路和做事都漫不經心、心裡想東想西、完全沒有注意到周遭的人、事、物,脫離當下、沈浸在自己的念頭裡,讓走路或做事成為自動導航的模式,沒有覺知的渾渾噩噩過生活。
你可以在做事的時候學習意識到自己的每一個動作,專注在每一個細節,就好像是在禪修一樣。其實禪修就是這樣,從早到晚不斷的重複相同的事,例如坐著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每個呼吸、走路的時候要注意每一個步伐等等,只有做重複的動作才容易練習專注力和靜心。
所以這段時間剛好可以給你練習靜心和專注,觀察自己是不是活在每個當下,把現在當做是最好的學習機會,是一個禪修的學習。
再想到工作還有沒有不舒服委屈感?
病人:好多了,OK
後續回覆:汗皰疹不到兩三個禮拜就全好了。
----------------------------------------------------------------------------------------------
每份工作都有它的意義,我們都可以從中學習,即使是重複性高的工作還是有可以發揮的地方。重複性高我們也可以看看如何改善的更有效率,或者發揮其他的創意,當然也可以拿來當作禪修的專注訓練。當我們可以歡喜的接受我們的工作時,才能樂於其中。
心不卡住,身體就不會卡住。

2018年5月22日 星期二

直播節目

今天下午 3點會在癌症關懷基金會的臉書 ( fb.my/cancercaring )有直播節目,歡迎參加。
【身體病症的答案 心知道!】

 哈佛醫師心能量

【直播預告】2018/5/23(三) pm 03:00

#健康點點點 現場開講?
#許瑞云醫師 給你大秘密?


2018年5月16日 星期三

公開演講 5/19 和 5/26

連續這兩個禮拜六有公開演講,一場在宜蘭,一場在花蓮,歡迎大家前來!

時間:5/19(六) 14:00-16:00
地點:法鼓山蘭陽精舍(宜蘭縣羅東鎮北投街368號)
講題:心安平安--哈佛醫師養身養心法
報名方式:1電話報名:03-9610296
2線上報名: http://ly.ddm.org.tw/ (5/18 中午12:00前)


時間:5/26(六) 14:00-16:00 (13:30開放入場)
地點:花蓮靜思堂國際會議廳(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3號B1)
講題:走出傷痛,破繭重生
入場方式:憑票入場 (亦可現場向靜思書軒索票)
索票地點:靜思書軒--慈院店/靜思堂店、慈濟大學人文室、慈濟科技大學人文室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
洽詢電話:40510777轉2346

2018年5月12日 星期六

跟母親的傷痛

我們之所以能夠來到這個世界是透過母親而來的。在這個母親節的節日裡,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和反應。有些人會很感到開心、和很感恩,因為他們可以感受到母親滿滿的愛和照顧。有些人會很悲傷哀痛,因為他們的母親已經不在人世了。有些人跟母親很疏離(父母離異,或從小離家等),甚至從未見過面(被領養或母親死於難產),在這個節日裡會感到不知所措或感傷。有些人想盡辦法逃避這個節日和逃避他們的母親,因為他們的母親讓他們感到萬分的痛苦和憤怒(無法保護好孩子、忽略孩子、行為或言語的暴力、情緒勒索等)。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可以如何回應我們過去的傷痛而不帶著傷痛過一生。跟母親的關係會影響到我們的伴侶關係、親子關係和其他人際關係等,所以得要好好的面對這些傷痛。

1.    母親已經不在人世者:可以在這個節日裡或想念母親的時候,做個紀念儀式來跟母親的能量連結。例如:1. 把母親的照片擺在桌上,供香花或水果或點蠟燭等,心裡想著母親(如果可以真的感受到母親更好),跟母親說任何你想說的話,包括你對她的思念、懊悔、你目前或過去的生命故事等等。2. 靜靜的跟自己思念的感覺在一起,用靜心的方式來紀念母親。3. 跟好友或家人聊有關母親的事等。4. 選個好地方,心裡帶著媽媽的能量一起去旅行。盡情的發揮自己的創意去做個紀念儀式來紀念媽媽。5. 以母親的名義做件好事紀念她。    
2.    跟母親疏離者:我們的身上都有來自母親的能量,即使從沒有見過母親,我們也都在母親的肚子裡待過好幾個月,所以身體會保留著細胞和能量的記憶。在心裡想著母親(不一定非得要知道媽媽現在或過去的樣子,畢竟人的樣貌是一直在變化的),靜靜的跟自己當下的感覺在一起,如果有悲傷的感覺,就知道自己有悲傷的感覺就好,讓感覺自由的來去。如果有被遺棄的感覺升起,可以告訴媽媽:「雖然我不希望您離開我,當時還很小的我覺得被拋棄了,覺得很傷心也很生氣。但是我現在已經長大了,我知道人生總有很多的無奈和不如意,並不都是我們可以掌控的,您會選擇離開一定有您的原因,我願意接受您離開的這個事實。我願意照顧好我自己和愛我自己,我會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您可以安心和放心」。
3.    跟有行為、言語、心念不當的母親者:這個族群的人真的很不容易,但也能夠有最大的機緣去成長和學習。靜下心去思考母親的行為、言語和想法來自哪裡?很多家暴的受害者會不由自主的成為家暴者,我們的言語和想法除非經過深刻的內省反思和學習,不然很容易會跟原生家庭雷同。除了原生家庭會影響一個人,過去曾發生的創傷(有些創傷是不為人知的)也會影響一個人,有些則來自身心疾病的影響等等。把母親過去不當的行為、言語和想法都還給母親,這些責任是歸屬於母親應該負責的,我們無需一直背負著。

但我們得要清楚的看到,自己「現在的」痛苦和憤怒是來自希望自己的母親能夠有所不同,我們認為母親應該要溫柔、賢淑、有愛心、顧家、勇敢、EQ高、有智慧、勤勞等等,而事與願違讓我們感到很失望、傷心、痛苦和生氣。事實是世界上很難有「完美的母親」,就像一個人不會只要剃了頭出家就能馬上開悟成佛,一個人也不會只要生了孩子就馬上知道如何做個完美的母親。

當我們長大成人後,我們得要負責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心靈、身體,學習全然的愛和接受自己。能夠跟母親好好相處的話就試試看,如果無法跟母親好好相處,就學習敬重她的課題。我們可以跟母親保持一個友善的距離,先學習過好自己的生活,當自己的生命夠穩定時,再回去學習跟母親相處的功課吧!如果可以的話,感謝母親帶給自己這個成長的機緣和禮物(畢竟太被愛的人很難有機會學習愛自己),雖然我們在收到禮物的當下有許多的痛苦,但是痛苦也帶來學習和成長的機緣。


祝福大家母親節幸福平安!

2018年5月7日 星期一

腎病症候群

病人:腎臟的問題是在國三開始的,先感冒,一週後就全身腫起來了,變成腎病症候群。因為蛋白尿和水腫看了腎臟科,但一直好好壞壞的,現在我已經高二了,目前都有固定在服用類固醇。

醫師:你腎臟的病因來自跟父母的問題,有其是來自跟媽媽的關係。你跟父母的相處有什麼會讓你覺得不舒服和不安的?

病人:對課業感到不安,成績不好時會過意不去,不想輸同學。在我生病之前,父母會叨念我的成績,在生病之後,他們會儘量順著我,不再逼我成績。

醫師:這樣在你的潛意識裡不會想要病好的,因為生病有太大的好處了。你的媽媽很容易焦慮不安而爸爸比較嚴格,爸爸的自我要求比較高,所以也相對會檢視你哪裏做的還不夠好。你是感受型的孩子,很容易感受到週遭人的期待和情緒,所以你承擔了來自媽媽不安的壓力,和來自爸爸期待的壓力,這兩股無法釋放的壓力讓你的身體出了問題。你得要學習看清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是什麼,然後把父母的期待還給父母。還有,考試前先做頭部氣血上升,和提升專注力的能量運動(可以參考我的第二本書-哈佛醫師養生法2),這樣才不會明明會的卻緊張到頭腦一片空白想不出答案,或讀考卷時因為跳字或粗心錯誤。

第二次門診 
醫師:對自己要求很高的狀況,回去有沒有做調整?

病人:有,最近這陣子跟之前比有比較好了。兩個月前有次復發,上禮拜還有個小復發,不過即使是復發的時候也不需要用那麼多藥了,以前一天要吃12,現在平均一天2顆就可以了。上週復發時兩天共吃6顆也可以壓下來,以前吃很多類固醇還幾乎都壓不下來。

醫師:那進步很多了,要拍拍自己的肩膀,跟自己說「我做的很好」。復發時要去觀察原因出在哪裡?上次我觀察到你的因是來自於對自我的要求很高,所以你一定要去觀察因出在哪裡?最近有什麼讓自己有很大的壓力?

病人:考試,每次考試都復發。

醫師:很好,你清楚你的疾病的確和考試的壓力有關,所以如果懂得如何去調整這個壓力,你就可以沒有這個疾病的。而壓力都是來自我們的想法,身心分離,身體在做一件事而心卻想著別的事。

病人:可是有時不會那樣想,會想考不好就算了,可是我還是會復發。

醫師:有考不好就算了的想法就是因為你身體想讀書,但心卻在想考不好怎麼辦?  你一方面在說服自己考不好沒關係,但一方面卻又擔心害怕沒考好,這樣反而無法專心讀書了。所以讀書的時候就專注在讀書,把心放在讀書上,身心合一,不去想考的好怎樣,考不好怎樣,這些想法都是壓力的來源。

當我們一面想要說服自己考不好就算了頭腦裡面就會有很多小聲音跑出來。例如:考不好就完蛋了,爸爸一定會很生氣罵人、媽媽一定會擔心叨念、而且考壞很丟臉、會被人看不起等等。自己的想法不斷的在製造更多的壓力和自我衝突。當我們覺察到自己正在擔心考不好時,就趕快把心抓回到當下,重新把心放在你正在讀的東西。當我們全然的專注和投入在當下時,我們不會感受到焦慮、壓力,也不會有任何緊張。把心抓回當下需要不斷的練習,因為我們都很習慣不斷的想東想西、擔心來擔心去、想過去和想未來,而這些都讓我們脫離當下。

病人:有點難。

醫師:的確不容易,難是因為習慣性,不過習慣是可以被改變的。我們習慣去擔憂這、擔憂那的,但這習慣是我們自己養成的,既然是養成的就可以被改變。

病人:是儘量不要去煩惱那個?

醫師:是學習專注在當下,煩惱的念頭是無法被控制的,它還是會自然的升起,但只要我們發覺自己在想東想西時就要把心抓回到當下,專注在當下正在做的事。我先幫你調整一下焦慮能量和腎上腺素能量。 
現在想到考試還有沒有緊張焦慮的感覺呢?

病人:比較好了

醫師:覺得緊張、有壓力或者準備考試的時候都可以照著能量DVD上面的動作來處理三焦經。

病人:有時候小感冒也會復發。

醫師:是的,只要身體有壓力就容易復發,你會發現小感冒也和生活上的壓力有關,它們是相連的。源頭還是在壓力,所以我教你的都是在處理焦慮和壓力。
病人:醫生說只我只要撐過半年不復發,以後就幾乎不會再復發了,所以我只要照顧好半年?

醫師:你要照顧自己的一生,壓力處理是一生的課題。雖然統計學上說半年沒事就幾乎不會復發,這是因為疾病都有至少一個的起因,一旦起因解決了,身體就會沒事了。你的起因在於你對自己的要求。

病人:之前你說和媽媽有關。

醫師:是啊,你是因為媽媽對你的期待而要求自己的啊,你希望能符合媽媽的期待,不要讓媽媽感到不安和焦慮。人要懂得盡自己的努力,但是盡自己的努力不代表要苛責自己、打壓自己或強求自己,不是要求自己要去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例如:當自己的能力只能抬一百斤重時,不要強求自己一定要抬到兩百斤,那會讓自己受重傷的。反過來說,當我們有能力抬一百斤時,也不要只願意去抬一斤。所以,盡自己的力就好,不強求就不會感到不安。把媽媽的期待還給媽媽。 你其實不用等半年,你現在已經比上一次看到你時好很多了,不需要複診了,但是要做我交代的功課。

—————————————————————————————
病人的回覆:許醫師真的很感恩您兩年前的診治,我的身體早已經全恢復正常了。過去您說我罹患腎病症候群有一部分是因為母親的擔心,現在我也離開母親北上大學了。一開始我對您的能量治療,還充滿懸疑,但如今真的見識到這個的重要。感恩許醫師。
—————————————————————————————

潛意識裡,孩子都會希望被父母認可,尤其是感受型的孩子(關於不同情緒類型的人可以參考「走出傷痛、破繭重生」書的第76-84頁)常會努力去滿足父母的期待,對別人的情緒容易感同身受,所以比較會受到別人(尤其是家人)情緒的影響。

腎臟疾病常來自對生命、環境、自我或他人等有很大的不安全感或壓力感,而不安和壓力基本上起於心念和想法,所以處理身體的疾病問題時,也得要去處理造成疾病背後的心念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