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5日 星期三

青光眼/眼壓高怎麼辦?


病人:眼睛問題大概半年前開始會腫會脹,眼壓高、耳朵有阻塞情形,可是檢查卻都找不出病因到底是什麼? 醫生說是青光眼、但視神經還沒有萎縮。

醫師:現在有什麼不舒服?
病人:身體和眼睛有發炎感覺,兩眼都有。

醫師:跟媽媽之間關係,卡了一些情緒,傷心、生氣、壓抑,跟媽媽怎麼了?
病人:(哭) 嗯,我們是單親家庭,我爸二十多前過世了,我媽把我們兄弟姊妹撫養長大,可是我媽在十多年前和有老婆的商人(我們姑且暫時稱他為王先生)交往,我心裡很不能接受,因為他是有婦之夫,也是我們多年來的友人。最近我還發現王先生有利用我的名字去欺騙他人的行為。

醫師:王先生利用和欺騙妳是不對的行為,妳必須堅定的告訴他:「你不可以這樣做」。
病人:但我媽媽要求我不要公開他的行為。

醫師:一碼歸一碼。妳可以告訴媽媽,這是妳跟王先生之間的問題,跟媽媽無關,請媽媽不要介入。
病人:(跟媽媽說)親愛的媽媽,感謝您辛苦把我養大,爸爸走了,您一個人生活的確很寂寞,所以我可以理解您也想要有個伴。您跟王先生之間的事我歸還給您們,這是您們的責任和選擇,我不批判也無需反抗,畢竟您們都是成人了,我讓您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跟王先生說):您不該用我的名義去欺騙他人,這是非法的行為,我不願意配合,所以我會跟朋友們澄清清楚。至於您和我媽媽之間的事是您們的問題,您們自己解決和負責就好,我不介入或批判了。

醫師:我們都是成人了,每個人都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父母或其他人要怎麼發展或怎麼做,妳其實很難干預和控制。除非是牽扯到妳的事,那妳就得負起責任。別人的言行舉止可能我們會有不認同之處,這時候妳可以選擇不理會或給予建議:「你這樣做並不是很好,可能會對別人或對自己有所傷害,我建議你好好三思而後行」。我們不要因為看不順別人的行為而自己生氣或生悶氣,不然越看壓力越大,眼壓就越高,因為越看越生氣,越生氣眼睛就越差(生氣傷肝,肝開竅於眼)。所以要學習看順眼,畢竟看不順眼和生氣是我們自己的問題—是我們選擇用生氣和抗拒來反應當下發生的狀況,我們也可以選擇不同的反應像是給予祝福或愛。
病人:這是我的功課?

醫師:是的,要學習看順眼,看順眼並不代表妳認同或支持他們的行為,只是妳不會再為他們的行為而產生種種的情緒反應。妳會知道因緣/姻緣是錯中複雜的,而且芸芸眾生就是會有這麼多對愛的無明和情執。不過,話說回來,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古代就不是個問題,古時候三妻四妾很正常,只是現代有現代的文化和法律,法律規定只能一夫一妻,不能有婚外情。但是行為的對錯其實並沒有絕對性,會依國情、文化、時代等而有所不同罷了。
現在妳看看自己的身體和眼睛,還有沒有疼痛感?

病人:眼睛不會那麼脹,不會痛,但還有一點脹。
醫師:嗯,讓我們在心裡跟爸爸說:「親愛的爸爸,原本我很替您感到難過、有些內疚和悲傷。我把屬於您和媽媽之間的課題還給您們,媽媽和誰交往其實跟我無關,而且爸爸也離開世間很久了。我不再介入,我會做回女兒角色就好」。

醫師:還有沒有腫脹?
病人: 沒有了,感覺比較輰通

醫師:記得回去要繼續學習看順眼,若再看不順眼會又再度發炎的。
病人: 所以我眼睛發炎和血壓都是和我心裡過不去有關係?
醫師:(點頭)
————————————————————
病人看診完一個禮拜後回覆:
自從看診完之後,我比較了解自己問題的癥結,回來之後也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況還有看待事情的角度,症狀舒緩很多!真的很謝謝您。回來之後,雖然在認知上有很多難關,我還是會覺得看不過去,但是我會不斷的提醒跟告訴自己說放下,因為有些事情看不過去,我也沒有辦法插手,即便介入,也不一定會讓事情變得更好。這樣子一想之後其實覺得都沒有過不去的關卡,也慢慢更能敞開心胸接納母親對我的關心,正向的互動。所以慢慢心中的壓力還有憤怒減少了很多,尿道炎的狀況也舒緩不少。在看診之前,因為身體長期發炎,我原本每天都要固定吃四顆的抗生素,並且同時使用藥膏;現在已經沒有脹痛的情形,即便沒有服藥和藥膏狀況也不會有異狀。回來之後,我沒有再使用降眼壓的藥,反而覺得看得更清楚更舒服,其實都是有許醫生的開導以及您助理的建議我才醒悟。不然之前都在憤怒、不諒解跟想要愛媽媽的情緒中拉扯,真的身心耗弱糾結。但是,那一番話,開始讓我能放下,過好自己的人生,但依然能愛我媽媽而不糾結。

————————-

病人的症狀會好大多是因為自己的努力,如果自己不願意改變和調整,即使來看我的診也很難有所助益。
我們可以不認同或不喜歡一個人的某些行為,但還是依然可以愛這個人,這兩者之間並沒有衝突。就像很多媽媽都不喜歡也不認同小孩子打電動玩具,但媽媽還是一樣很愛孩子啊!

2019年9月22日 星期日

臨終習題-追尋更好的善終之道

最近看了一本很棒的書:臨終習題—追尋更好的善終之道。我們都知道身體的死亡是無可避免,我們是必死無疑的。但我們的文化對死亡卻有很多的忌諱與恐懼,家人之間很少談論這個議題,即使是重病的病人也避諱討論這個議題。以致亡者常常到了生命的盡頭卻無法平靜安詳的離開(飽受電擊、身上插滿各式各樣的管子、呼吸器等),而生者也會因為看著親人在痛苦中離開因而帶著內疚和懊悔渡過餘生。畢竟避免談論或思考死亡只會讓我們更加的恐懼和不安,因為我們心裡都明白這是條非走不可的路,無法逃避的,萬事如果有妥善的了解和準備才能心安和放下

本書的作者是一位既是加護病房也是安寧照護的主治醫師,所以有非常豐富的臨終照護經驗。她的醫院有安排孕婦在懷孕後期到產房 參觀,讓孕婦有心理準備,可以瞭解醫院設施以及要辦的手續,對整個過程如果有清楚的理解,到時候就不會手忙腳亂。醫院也有安排慢性病人先去加護病房看看,瞭解一下。如果在我們躺進病房前就可以親眼目睹病房中的種種處置,會比較心安,也比較能跟家人和醫師討論自己的照護計畫抉擇,才不會到時候非己所願、萬般無奈的任憑別人安排處置。

書裡有個練習題,閉上眼睛,讓我們想像自己的死亡:「在我臨終的時候,誰會在我身邊?他們會說什麼?誰會哭?我有什麼遺憾?我會感恩什麼?誰會握著我的手?誰站在床邊或床尾」? 這樣的練習會讓我們去思考什麼會是我還沒能完成的事、錯過的事、什麼才是對我很重要的?我會想要對家人、朋友們說什麼?我如何面對自己的死亡?

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在最後為讀者描述了生命末期的生理狀況,可以如何面對和處理,也教導了如何用「善終六步驟」來幫助自己選擇真正想要走的路:包括如何評估自己目前的狀況,如何了解未來身體的走向,如何從儀式那裡得知詳情(如何問醫師問題,才能真正明白自己的處境),如何找出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是什麼?如何考慮延長生命?最後是溝通與文件的準備。

這本書除了幫助一般民眾更深入的去了解如何面對和幫助自己準備生命/死亡的功課,也對行醫者有很大的提點:醫師應該努力瞭解和陪伴病人走過生命的最後一程。如果病人沒辦法表達意見,要如何跟她的家人商量,為病人減輕痛苦。

我在美國行醫最美好的經驗之一是陪伴我的病人走完她生命的最後一段。她因為對一位醫師開的藥物過敏而引起肝衰竭,住進了我們的醫院,我那時剛升主治醫師,被安排去照顧她。她的肝衰竭狀況很嚴重,而且沒有藥物任何藥物可以醫治,評估大概只能有幾個月的生命了。她的子孫們都很孝順,家庭關係良好,面對母親/祖母這樣的狀況大家都萬分不捨。我邀請她的家人在她臨終前好好的表達對她的感恩、愛和祝福。她們家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所以我們在那段時間裡常常一起為病人祈禱,祈求天父為她做最好的安排,也邀請醫院的神父來為她祈禱祝福。她的病房裡很熱鬧,子子孫孫和親朋好友都從遠方來探望她,常常充滿了歡樂聲。她最後是平靜、祥和甚至帶著喜悅臉龐離開這個世間,我也受邀去她的告別式送她最後的一程。

剛回台的時候,曾經跟一位資深的腫瘤科醫師聊天,他竟然告訴我不曾面對病人死亡。他說他無法面對這些已經治療無效的病人,這很像在面對自己的失敗和無力感,當他知道病人已經無可藥救了,他也不知道如何告知病人或家屬,只會囁囁嚅嚅的說試試看這個治療或再試試看那種藥,即使他心裡清楚這些治療恐怕只能帶來更多的痛苦,而對病人其實並沒有什麼療效,他說這樣其實他也很痛苦,但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醫學院對醫師的養成過程,大多數強調如何治病、如何救人,但非常少機會(或是根本沒有機會)去教導醫學生如何幫助病人善終,不強求無效治療,不拋棄病人。所謂的善終是協助病人能夠減輕身體和心理的痛苦,能夠無憾、平靜的去到他的下一個旅程。當然在這個過程也要能夠協助他的家屬達到對病人最好的共識,幫助家屬接受病人的狀況,表達彼此想要表達的才不會後悔和遺憾終身。

很感謝本書的作者齊特醫師用她專業的知識和經驗寫出這本好書,既然死亡是我們每個人隨時都可能會面臨的問題,與其逃避和恐懼它的來臨,不如好好的認識和面對,這樣才能做最好的準備,即使時間到了,我們也可以欣然的面對。 能面對死亡,才能好好的活著。

2019年9月12日 星期四

如何過好中秋節!

每年的中秋節總希望家家都能和樂團圓,中秋節是華人很重要的家人相聚節日,但是對有些人來說,這個節日也很無奈,因為想到要回去跟家人相處是件很困難也很讓人畏懼的事情。在這裡跟做長輩的和做晚輩的分享一些如何和樂相處的基礎功!

對為人長輩們的分享:
1.     對成年的孩子,關心並不是一直過問孩子的私生活,孩子如果想要分享,他們自然會分享。如果真的很想要知道,可以問一下就好,但是不要一直追問,甚至是語帶威脅或批判的詢問,像是:為什麼不交男女朋友?年紀已經很大了,再不交男女朋友會………?要趕快生孩子,不然老了就生不出來了!或情緒勒索孩子:我真命苦,別人這個年紀早就子孫滿堂了,我卻連一個都不敢奢望。講這些話只會給孩子很大的壓力,讓他們想要逃的遠遠的,不想要回家過節。

2.     不要眼裡只看到不好的,更不要批評:「哎呀,怎麼變那麼瘦」!「怎麼胖那麼多」?「怎麼穿成這樣那樣老氣」?「頭髮怎麼染成這樣,很難看」!「不要每天只打電動,前途會被毀掉的,要用功讀書」!「回家也不知道幫忙,就坐在那裡等我這個歹命的老媽子來伺候」。這些說法會讓孩子沒自信,覺得沒有被父母接受,也覺得父母不了解和不愛自己,所以會想要逃離父母,畢竟沒有人想要一直被唸和被否定。學著欣賞孩子的好,學習接受和尊重不同的世代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如果想要邀請孩子一起幫忙家事,那就直接說:「孩子,可以來幫媽媽一下嗎?謝謝你。我喜歡跟你一邊做事、一邊聊天,我喜歡你的陪伴,你回家看媽媽,媽媽好開心」。這樣的真心表達會讓孩子覺得他回家是很受到歡迎的,而且是很有意義的,自然會想要常常多回家。

3.     切忌比較、計較:你看誰家的孩子多優秀!誰家的賺了多少錢!誰家的得了什麼獎!這些話讓孩子聽起來都是你怎麼不夠好,怎麼那麼差勁!如果孩子跟父母說:誰家的爸媽買了大房子贈送孩子,買了名車給孩子,透過關係幫助孩子進了大公司當主管等等,父母的心裡一定不會好受,所以將心比心,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其他人的孩子相比。

4.     切忌用罪惡感的方式控制或情緒勒索孩子:XXX真好命,他的孩子不僅會賺錢而且很孝順,每個月都會給父母幾萬的奉養金,還會帶父母出國旅遊!好羨慕。用罪惡感的話語會讓孩子感到沮喪或生氣。很容易就回嘴不好聽的話,家人團聚的氛圍就破壞了!

5.     不要干預成年孩子對孫子的管教方式,這是他們年輕夫妻自己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他們得要從經驗中學習,也有權利選擇如何教導孩子,尤其是要尊重媳婦訂下來的家規,像是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東西不應該餵養孩子等,越懂得尊重媳婦身為母親的責任和權利,她會更願意把孫子帶回來親近長輩。還有,孩子和孫子難得回家一趟,學習『凡事看順眼』,不要老是批評和叨念,凡事都固執的認為自己才是對的,是在為孩子們好。畢竟生氣、叨念、或溺愛都會惹人嫌、惹人厭,不會收到什麼好效果的,只會讓晚輩更不想要回家了,所以大家開心相聚比較重要。

6.   不要強迫孩子要吃完妳煮的菜,或一定得要聽從長輩使喚等等:孩子不想吃不要擺個臉色給孩子看,或自怨自艾的生悶氣,每個人的胃口和喜好不同,而且會隨著時間改變,過去喜歡的,現在不一定會喜歡,所以我們可以調整自己,適應孩子的改變。當我們的生命越有彈性,越懂得調整,與人相處就會越順利。不要過度管控已經大了的兒女的行為。畢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誰一定要聽從誰的指令,父母得要學習尊重已經長大了的孩子/成人。中國文化的孝道有它美好的地方,但是也有它的框架和跟現代思想衝突之處。

7.     不要一直叨念孩子怎麼那麼少回家看父母,現代人工作忙、壓力大。孩子們回家如果感到很舒服和開心,自然會想要常回家。如果回家老是被叨念和被批評比較,當然會視回家為畏途,避之唯恐不及。

想要孩子多孝順、多陪伴自己,用正面支持、鼓勵和肯定孩子的方式會比用批評和比較來的有用多了。告訴孩子,謝謝你們回來看爸媽,我們好開心看到你們。如果孩子有帶禮品,不論大小,都要衷心的謝謝孩子帶給我們吃的或用的,不要叨念他們浪費錢或帶些沒用的東西等。跟孩子們說:「你們對父母的關心和愛讓我們好開心」,也可以反送孩子一些他們喜歡的東西。這樣的愛語和愛的行為和愛的心態自然能促進家人的和諧和快樂,孩子當然會想要創造更多這樣的快樂。

不少父母跟老友們的聚會都是在比較自家的孩子或媳婦或女婿等有多優秀、多孝順,比不過的回家就把氣出在晚輩的身上,認為是他們讓自己沒有面子。問題是,出去八卦閒聊、彼此比較的是自己選擇的行為,所以是自己的行為帶來自己痛苦的結果,怎麼可以把這些痛苦賴在孩子的身上呢?

加上,孩子是自己生養和教導出來的,如果他們行為不夠好或不夠優秀聰明,要檢討自己的基因和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怪罪孩子有何用呢?孩子的伴侶願意陪同回來,更不應該批評他們,如果自己的孩子夠強夠優秀,自然會有相對的伴侶(龍配龍、鳳配鳳)。以上的提醒,如果父母的可以盡量做到,家庭聚會自然會開心和樂!
─────────────────────
以下是對身為孩子們的分享:
如果父母一直追問是否有交男女朋友,可以告訴父母,謝謝爸媽的關心,當我們準備好了自然會跟您們分享。如果自己是同性戀或單身主義的,但是父母無法接受的話,無需勉強告知父母或強迫父母要接受。學習自我肯定和接受自己就好,可以嘗試轉換話題,聊點其他的。

對父母的批評或老愛跟他人比較時,我們得要知道這是大多數華人的文化和習慣,一般沒有自覺性的人很難脫離文化和習慣,所以不容易改變。我們可以不認同這樣的文化或做法,但是得要學習同理父母。同時,反思自己是否對自己的孩子也有做出類似的想法或行為呢?凡事只能從自己開始改變,無法要求他人改變。如果每個人可以從自己開始改變,家庭就會改變,社會文化也會慢慢的跟著改變。

當聽到讓自己生氣或傷心的字眼,先暫時離開一下,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然後堅定但用尊重的態度告訴父母(可以選擇下列適合自己的句子):謝謝爸爸媽媽的關心,在這件事上,我瞭解您們的想法和擔憂,我會慎重考慮,但如果我最後的決定跟您們期待的有所不同,也請父母尊重我的選擇,畢竟我得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爸爸媽媽那樣批評我或拿我跟其他人比較,我感到很難過,可以請您們不要這樣說好嗎?  也可以反問父母:爸爸媽媽,您們有看到我身上有什麼優點嗎?可以試試看欣賞我和祝福我嗎?

切記:不要生氣的對父母喊「不要管我」,這樣雙方的相處會落入冷漠或憤怒。也不要反諷回去:「還不是你們生的,把我生的那麼爛,都是你們的錯」。這些氣話或許可以達到暫時性的情緒宣泄,但是會造成更大的傷口和隔閡,以後雙方的相處更是困難了!

如果父母喜歡跟子女討愛,或跟他人的孩子比較誰孝順時,撒嬌的回應方式很好用,抱抱爸爸媽媽,跟他們說,我很愛您們啊!如果說不出口,抱抱他們也可以,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孩子的愛就好。如果無法做到肢體接觸或擁抱,也可以告訴父母:爸爸媽媽,謝謝您們對我的付出,我很敬愛您們,也很願意孝順您們,但是您這樣的說法或做法會讓我感到很難過,也很難受,可以不要拿我們跟他人比較嗎?

如同成年子女不喜歡被父母管,那自己也要做到對父母的尊重,不要管東管西的。例如:這個太油你不能吃啦、這些碗盤怎麼都沒有洗乾淨、很髒耶,怎麼吃那麼多垃圾食物或補品!怎麼老是看電視都沒有出去走動!怎麼老是打牌打到那麼晚? 讓父母為他們的生命做決定和選擇,可以分享新知,但不要干預他們的生活。

溝通和情緒調整是我們生命很重要的一門功課,做得好,家庭會和樂幸福,做得不好,家人相敬如兵(冰)。家人聊天可以聊時事、趣事、音樂、嗜好、運動、大自然、彼此分享專業和興趣等,可以從中成長和學習,也不會有壓力。

記得用愛和感恩彼此對待。如果聽到不順耳或看到不順眼的人、事、物,要記得是自己選擇看不順和聽不順的,可以學習把別人的行為或言語還給別人,然後選擇讓自己好過,也就是放下自己的不順眼、不順耳、不順心,不期待對方有所不同。

虔誠的祝福大家中秋快樂,闔家開心!

2019年9月9日 星期一

關渡演講「相愛不相礙」

親愛的朋友們,分享上星期六在關渡靜思書軒的演講。分成兩個部份,一個有影音檔放在youtube, 一個只有聲音檔,因為演講的前17分鐘(有關如何讓愛持久下去)沒有錄到影,所以只有錄音檔。

https://m.youtube.com/watch?v=AA6TPL-zXJ4&feature=youtu.be

第一段沒有錄到,所以只有聲音檔(感謝有臉友分享他的錄音),補齊了前面有17分鐘的空白聲音。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ZzvqjT16UDsnCyPL0KJajmuKrn5QFVuO


許瑞云醫師的新書:是愛不是礙,是伴不是絆:圓滿自在的親密關係。
購書連結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y6x2o25z
誠品 https://lihi1.com/QeyKY/happy1013
金石堂 https://lihi1.com/766b9/happy1013

2019年9月4日 星期三

直播預告

#直播預告 在我的臉書粉絲網頁: https://www.facebook.com/happy1013/ 

本週四(9/5 明天)晚上八點至九點,將與知名的蘇絢慧心理師共度好時光。

同場舉辦留言互動、按讚、轉分享影片,抽新書活動。(三個動作皆要完成),皇冠文化會負責抽獎。

本次直播主題:和蘇絢慧心理師一起探討伴侶關係。


#本活動由皇冠文化集團贊助


2019年9月1日 星期日

北加演講/工作坊

親愛的北美朋友們,十月初有機緣到北加一趟,會跟大家分享一場演講(十月四號晚上,地點和細節會晚些公告,還在安排中),和一天的工作坊(十月五號),期待跟大家相見!!
工作坊報名表:https://forms.gle/QiEBcZZSwJUzuthr6
《時間》10/5(六)    早上9:30--12:00   能量測試法
                                         下午2--4:30   情緒能量調整法
 
《地點》
Lynbrook High School, 1280 Johnson Ave., San Jose, CA 95129

工作坊主題:能量測試和情緒能量調整
「能量測試」
是一種測試能量運作的方法,在操作及學習上並不困難,是每個人人都能簡易上手的方法,舉凡從測試食物是否適合自己,到身體機能運作是否流暢,都能經由「能量測試」得到回答。

雖然能量測試在實際操作上並不困難,但其中還是有許多執行上的細節需要注意,課堂上將帶領大家學習「能量測試」,告訴您如何在生活中實際應用,照顧自己及家人。

在這個課程裡,會教大家如何幫他人測試食物能量是否適合自己。也會教導大家當對方無法被測試時(例如昏迷、年紀太輕、雙手受傷等)如何用替代者來測試能量。

「情緒能量調整法」
這個工作坊會教導大家如何平衡和調整釋放卡住的情緒能量。現代人很多身體的病痛都是起於壓抑的情緒,和扭曲的心念。診間處理最多的是情緒心念的問題。懂得如何處理,可以幫助自己及他人快速的平衡自己身體和心理的能量,改善身體健康和人際關係,去除恐懼不安、調整焦慮、憂慮、恐慌等情緒疾病。

報名細節和表格:   https://forms.gle/QiEBcZZSwJUzuthr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