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真的需要吃藥嗎?


 前段時間跟一群朋友聚會,其中一位忿忿不平的提起她在澳洲看病時所受到的待遇,她不斷的用’真惡劣’來形容那位醫師。她說她因發燒感冒去看了這位醫生,結果醫生只開了一個很普通的退燒藥(普納疼)讓她自己去藥房買,還收了她好幾百塊澳幣診療費,簡直是惡劣到極點。她的觀念跟大多數的台灣民眾很雷同,所以台灣醫生只好看感冒也給一大堆藥,讓病人覺得物有所值。

其實普通感冒真的不需要吃藥,我在美國行醫多年的經驗也是如此。但是在美國即使醫生不開藥,病人也會很願意付診療費,因為發燒看醫生是為了要讓醫生用他的專業知識幫病人排除其他發燒的可能性(肺炎、腦膜炎或其他細菌感染等較嚴重的問題)。普通感冒的病毒並沒有什麼特效藥,感冒所產生的症狀(例如流鼻水,打噴嚏等)是身體在自我療癒,所以最好不要用藥來壓抑症狀,因此醫師只會建議多休息,飲食清淡讓身體自然療癒,而不會開藥。

但是如果病人因為看了病沒拿藥就不想付費的話,那醫師只好開一堆不必要的藥給你了,所以藥物濫用在擁有全民健保的台灣相當的普遍。但是這些不需服用的藥物吃了反而對身體會造成不必要的負擔,但是如果拿了不吃,放到過期而丟掉的話,這對我們的水源、空氣、土壤都會造成很大的污染。

不只是西藥,中藥或補藥也是一樣有危險性和毒性,俗語說的好:是藥三分毒 中藥也不能亂服用http://talk.news.pts.org.tw/2010/12/blog-post_22.html


http://worldjournal.com/bookmark/24724576--

再說現在流行的實證醫療真的是實證嗎?如果根據現有的資料是否能正確的做出給藥的判斷呢?醫生們其實應該更深入瞭解和關心這個議題,病人也應該對什麼會影響他們醫生的判斷有所認知。實證醫療仰賴從醫學雜誌刊登的研究報告查詢,而研究報告是否都會被發表到醫學雜誌呢?其實這裡面牽扯到很多「刊登偏差」的問題,刊登偏差就會造成研究結論的偏差,進而導致醫師選藥用藥的偏差。請參考這個影片來更深入的瞭解這問題。醫生所不知道關於他們開的藥的真相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aC7r86BHSU

所以醫師開藥要非常小心,而民眾也要有不強迫或鼓勵醫師一定要開藥的概念。要尊重醫師的專業,但也要自己培養基本的用藥常識。跟醫師溝通,不需要的藥就不要開也不要領取,不要抱著不拿白不拿的心態,這樣我們的身體、環境和水源才能不被污染。

生病了可以自己反思為什麼會得病的原因,俗話說得好「萬病從心起」,心念調整好了,疾病才會真正的痊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