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9日 星期四

我被3C用品綁架了嗎?

很多人害怕寂寞、孤單的感覺,但是相愛容易相處難。學習相處需要花時間去陪伴、溝通和了解彼此,也需要同理、包容和耐性等訓練。但是現代人因為手機的方便性和生活的壓力等等,更加的沒有耐性、也欠缺溝通和相處的能力。所以不幸福的家庭遠大於幸福的家庭,因此更多人選擇擁抱虛擬世界,更沈迷於網路了。也因如此,內在卻更加的空虛,因為人與人之間心的距離更遠了。

學習獨處很重要,可以看看書、聽聽音樂、或享受噴霧精油的芬芳,或什麼都不需要做,只是靜靜的坐著,安靜的跟自己在一起,把手機關機。不要總是急著打開電視或拿著手機盯著銀幕不放。

有空跟好友和家人聚餐時,最好能夠不要老是盯著手機,訊息沒有馬上回應沒關係的,沒有人會因此而受傷或死掉的。好好用這個難得的相處機會,看著同桌的這個(些)人,跟他(們)做連結,傾聽和陪伴他們。如果身邊有家人同住,盡量花些時間陪伴、了解和欣賞彼此,不要只會叨念對方的不是。

走在街上、坐公車、在公園、在醫院等都可以跟他人做連結,看著對方的眼睛,跟對方微笑打個招呼,甚至小聊一下都可以認識新的朋友,了解新的領域,我們本來就是生命的共同體。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得要培養,無法被視為理所當然。用電訊傳達訊息給人的溫度和能量低於用聲音傳達(電話或視訊),而用聲音傳達訊息又遠低於面對面的凝視和擁抱或直接感受肢體語言的表達。

常與人有連結的人,生命自然不會感到孤單寂寞,而且會感到生命的幸福和喜悅。所以很多人喜歡投入生命做志工/義工去幫助更多人,與更多生命連結。不要把自己用3C孤立起來喔! 這個影片帶來了3C沈迷的反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dz4DvDG_gg

2018年3月26日 星期一

手好癢,裂了又裂

病人:右手食指會癢,比較嚴重時雙手都很癢,而且會裂開,好了又裂、好了又裂。皮膚容易過敏和癢。

醫師:你是工作後才有這個問題是嗎?

病人:那時在田裡工作,沒有擦乳液沒有戴手套又在寒風中採蕃茄,之後又用到刺激性品,整個就變得很嚴重。

醫師:你皮膚的問題不只是因為工作環境所造成的,還有在的因素。你沒有安全感,尤其是跟家人和工作有關。外在的因素很容易處理和避免,只要戴手套和晚上用凡士林塗抹患處再包上保鮮膜,隔天就會很濕潤漂亮了。 你父母對你的工作有什麼評論或評價嗎?

病人:他們覺得大學畢業怎麼是從事這樣的工作? 不像他們想像的大學畢業可以有很體面的工作。

醫師:現在的大學生滿街都是,跟他們那個時代要擠進大學的窄門是很困難的狀況差很多。更何況,工作並沒有分高低貴賤或體不體面的,願意好好的做對人有益的事就是體面的好工作! 以前能擠上大學就很了不起,因為知識就是力量,但現在網路的世界並不是這樣的狀況,知識取得非常容易,很多問題的答案一谷歌就會知道,不一定非得要有很高深的學問或學歷才會知道。 大學畢業甚至博士班畢業都無法保證可以找到一份工作,所以,有一份正當的職業就是很棒的事了。

病人:我第一次發病時,那時在做的工作讓我感到不安,總覺得大家都在評論我,我跟周遭的人的關係不好。

醫師:你太容易因為別人的法或看法想感到不安,太在乎別人怎麼看、怎麼了。當我們太在乎別人怎麼看、怎麼時,會覺得草木皆兵,所以得要學習把別人的想法和看法還給別人。不管我的工作做什麼,我的人生過的怎樣,我不需要跟人家比較,好好活在當下專注的做手上的工作,享受正在做的事情,這樣就了,

病人:我可能需要學習,我沒有辦法那麼快就改變

醫師:是的,可以常常提醒自己。我們華人比較重視面子,從小父母就會拿我們跟其他小孩比較和評論,養成我們會習慣性的批判自己和跟別人比較。 

病人:我會太在乎別人的反應和感受,就忽略到自己

醫師:你無法改變別人的想法和眼光,那和你無關,每個人只能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你有太多的不安和覺得自己不好的情緒,這些大多來自常常在腦袋瓜裡對自己自我批評和洩自己氣的話! 所以,給妳一個功課: 每天都得要學習看到自己五件很棒的地方。例如:今天送給別人一個微笑,或者做了一件計畫中的事(不一定要是大事,任何小事都算),每完成一件事情就要大方的給予自己肯定與讚美。像妳喜歡畫畫,就享受畫畫的當下,欣賞自己的畫,這樣就好。

病人:我的確很容易容易自己批判

醫師:對自己的不安、自卑、批判,這些都是莫須有的。

病人:自己的想法造成的?

醫師:是的,自己打壓自己造成的,所以要學習看到不同的自己,看到自己很棒的地方。

病人:然後對自己不滿意的也要接受? 包括愛生氣的自己?

醫師:不需要為自己貼標籤,不是「愛生氣的自己」,而是「我正在體驗和經歷生氣的情緒和感受」。 感受和情緒並不屬於我,不是我所能擁有的,我無法抓住它們,也無法控制它們,所以他們並不屬於我,也不是我。當情緒或感受上來時,可以跟自己:「我正在經歷生氣的感受,或是生氣的情緒,而我知道這些感受和情緒都會自然的來來去去,我無需控制它們,也無需抗拒它們的存在,讓它們自然流動就好」。
------------------------------------------
病人一個月後的回覆:回去以後有用心的在做功課,皮膚的癢好轉了很多,角質的觸感也開始軟化了,頭暈的問題不見了,偶爾還是有些心慌,但也改善很多了。
圖為病人自己畫的畫 :)
---------------------------------------------
我們常會習慣批判自己那裡做的不好或者沒有做到,但是都把自己有做的視為理所當然。要看到自己很棒的地方。因為你太容易看到自己不好的地方。這個很多也是來自我們的傳統家庭教育,父母習慣看到孩子沒有做到的地方給予教訓或批評,但是孩子有努力做的地方都認為是應該的。 我們的文化不大習慣去肯定孩子,父母會擔心讚美或肯定會讓孩子不知道更努力和進步。

都是先看到孩子做的不對或不好的地方,然後予以批評(父母可能會認為自己是認真的在教導孩子,但是用的口氣或話的方式往往會讓孩子感到難受或生氣)。例如:你怎麼那麼不用心!怎麼那麼笨,連這個也不會!講多少次了,怎麼還做不到!怎麼做事情那麼不認真、不小心!怎麼沒有考滿分?分數丟到那裡去了?我生你到底要做什麼?我是欠你多少才這麼倒楣呢?你是存心要氣死我嗎?這些話的方式或口吻都會讓孩子退縮,或造成習慣性的自我貶低和批評。

批評和貶低孩子很難讓孩子做得更好,即使有些孩子會因為被批評而更努力的做得更好,希望能得到父母的肯定和欣賞,但同時也容易養成習慣性的自我批評或自我要求要有完美的表現。


批判自己的習慣是後天學習來的,並不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像嬰兒不會去批判自己長得醜或自己沒路用等,所以嬰兒可以很自在的展現自己和做自己。如果我們的父母是來自傳統的教育方式,我們可以開始學習用不同的方式看待和對待自己,真正的學習愛自己和接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