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8日 星期三

我們對孩子從小的教育是否落下了報復和受害者的心態呢?

孩子看醫師,被護士打針時哭泣,長輩為了安撫孩子會說:「護士壞壞,咱打她」,一面還裝作打護士的樣子。 

孩子跟同學吵架或打架,有的父母會責怪老師和同學的不是,認為老師沒有做好教導工作,同學品行差,甚至跑去學校找老師理論。而有的父母會責備或輕視自己的孩子,認為一定是孩子有問題才會被欺負。

 

不論是睚眥必報、不肯吃虧的方式,還是一味的自我打壓、忍氣吞聲的方式,都容易養成孩子未來易怒的個性。愛報復的孩子怒氣是展現在外,而受害者的孩子怒氣是壓抑在內。而這樣教養長大的孩子也很難跟伴侶或家人相處。

 

當孩子受傷或受到挫折時,父母可以學習先靜靜的傾聽孩子的故事,同理孩子當下的感受,可以親親抱抱孩子,讓孩子學習跟情緒相處(我曾經分享過一下相關書籍)。有些父母會用食物做安慰/安撫的方式,最好可以避免用食物來安撫孩子的情緒,因為容易養成孩子一遇到壓力或有情緒就用食物來安撫自己。

 

當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後,再來跟孩子討論他對這次事件有什麼想法?下次如果遇到類似的問題可以如何處理?或是自己可以如何改變才能避免重踏覆轍?

 

挫折或失敗的本身不是問題,畢竟每個人一生中一定會遇到多次,如何面對挫折才是成長的所在。能夠同理和善待自己及他人才能有美好的人際關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