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時常聽聞校園霸凌的新聞,許多孩子動輒以暴力的方式對待同儕。
有個病人很生氣的告訴我,有一回在路上看到三個穿著制服的國中生,其中一個孩子用力的踢打另一個孩子,被又踢又打的孩子只是靜靜的坐著,並不還手,而第三個孩子竟坐在一旁若無其事的看著,這時我的病人上前喝止,一方面罵了打人的小孩,一方面也對坐在一旁觀看的孩子說了幾句,雖然讓打人的孩子停了手,但三個孩子離開的時候,其實都還是帶著原本的情緒,打人的孩子仍然惱怒著,被打的孩子還是很恐懼,至於袖手旁觀的孩子,也依然故我的樣子。病人跟我討論這個案例時還忿忿不平,覺得怎麼會有這種當眾踢打人的孩子呢?
我跟她分享如下:
我們只看到一個片面的現象,不了解問題的始末,所以很難判斷是非,不應該一開始就選邊站。這個以暴力對待同學的孩子,很可能也在被如此對待過。孩子的暴力很多是從家庭或環境學習來的,如果父母親一生氣或看不順孩子就動手打罵,孩子也會學習如此處理自己的情緒,看不爽就打罵別人。
我們可以把動手打人的孩子拉到一邊,請他坐下來,安撫他的情緒,如果能有機會跟他談談,發生了什麼樣的問題讓他感到生氣不滿的呢?可以借機教導孩子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和跟同學的問題。
試著去瞭解他在成長過程中是否曾經遭遇過被暴力對待,自己被暴力對待的感受又是如何?
我們在看到衝突場面時,經常直覺的想要幫助弱勢的一方,事實上,那些看似強勢的一方,往往有著內在更脆弱的問題,因為找不到合適的解決之道,才選擇了以強烈暴力的方式來宣洩及隱藏內在的軟弱。
尤其是年輕的孩子,很容易在成長的過程中,模仿學習身邊的成人,因此如果希望能幫助到這些孩子,喝斥教訓或威脅可能只有當下一時的短暫效果,卻可能帶來更多的憤怒,無法真的解決問題。孩子目前無法反抗比他身形大的成年人,但是心中的惱怒可能更加深了,這股怨氣可能以後會變本加厲的送給另一個孩子。
面對暴力如果我們以另一種暴力(斥責、教訓、打罵、威脅)處理,只能引來更多的暴力。唯有同理、用愛教導才能啓動孩子內心的愛和同理的力量,孩子需要學習的是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和如何處理同儕之間的問題,斥責教訓或打罵無法讓他們學到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或同儕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