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恐懼失去的背後


診間碰到不少女性常患有害怕’失去’的恐懼,失去經濟支柱,失去愛等。這些恐懼大多源自於女生本身沒自信,不懂得如何愛和尊重自己。

年紀三四十歲以上的台灣女性,大多還是傳統家庭教育長大的,女生應該如何如何的制約觀念根深蒂固。 知名女性作家露易斯賀曾說過:由於女性從小被教養成為一名看護者和服侍者(家務事是女人的責任),必須把別人的需求擺在第一位(父親是一家之主,凡事以他為優先,哥哥弟弟是男生所以不用洗碗掃地,男生才可以...,女生不可以),所以大多數這樣的女性長大後會缺乏自尊與自我價值。

這樣的女性會非常恐懼被遺棄、害怕失去、也缺乏安全感。她們成長過程,往往不是被教來好好照顧自己,而是如何好好照顧別人。所以女人一旦離婚,會驚慌失措,不相信能夠靠自己的力量養大孩子,所以只好留在惡質的工作或婚姻裡,只因為害怕獨自無助的生活。

如何跳脫這樣的制約呢? 女性得要重新檢視自己的信念,開始學習愛自己、尊重自己、信任生命的過程與支援。這是我們另一個人生成長的階段,也因為經歷如此不平等的痛苦,我們才會尋求解脫之道,所以大多數身心靈的課程或修行道場的學員以女性佔多數。痛苦的背後往往有隱藏式的祝福。

愛自己並不是自私,無法愛自己的人也無法真正愛別人。

愛自己並不是溺愛或寵愛自己,幫自己買好吃、穿好看、到處玩樂或任性而為等等,也不是自我感覺良好。(診間大多數女性認為很愛自己的都是在寵愛或溺愛自己而已。她們其實大多無法尊重和接受自己,常常是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夠美、不夠聰明、不夠幸福、不夠快樂等等諸多批判不滿)

愛自己是懂得如何誠實的面對及接受自己,包括所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及自己的優缺點。能夠從失敗與錯誤中主動的檢討與學習,而不是無情的批判、責罵、怨恨或討厭自己及他人。例如:我這次期末考沒有考好──開始責怪他人:因為老師出的題目太爛了,因為XX同學老是找我聊天打電動,因為室友太吵了。或開始批判自己:我比同學笨、沒有用,我的記憶力太差了、沒辦法,我完蛋了、畢不了業了。 懂得接受及反思的人會採取行動:因為我花了太多時間上網、我一面聽音樂一面讀書分心了、我浪費時間看太多電視或跟朋友聊天。開始思考我可以如何做讓自己更有效率和更專注?例如讀書時我可以先關掉手機電腦,到圖書館等較安靜的地方讀書。

愛自己的人凡事會全力以赴、盡心盡力,所以不會有遺憾,也不會自我批判或逃避。愛自己的人會活的充滿熱誠也享受所有生命的過程(包括工作、家庭、獨處等)。

愛自己的人會活出真實的生命,所以不虛假、不造作,因此能真正的做到尊重自己。當累的時候她會說累,也會給自己時間休息,不會拿孩子或先生做藉口,我得要為他們...,所以不能...。不開心時也會允許自己有不開心的感受,無需強顏歡笑。

愛自己的人能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優缺點,欣賞自己的優點,坦然的面對缺點,看清楚它們的來源是什麼? 帶給自己什麼樣的前因後果? 自己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或反應嗎?

愛自己的人不會為自己貼標籤--我是一個自私的人。我是一個小氣的人。我是一個愚蠢的人。

妳,真的愛自己嗎?

可以參考露易斯賀的新書:「寫給女人的生命動書」,仔細的閱讀和反思,可以慢慢的突破過去所受到的制約和錯誤的信念,學會真正的愛自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