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1日 星期日

膽管癌

 我們能量醫學中心常會有一家人一起來做能量健檢,順便調整家庭的動力,尤其是家人如果有重病者,其他家人的壓力一定很大,大家一起努力改變,常效果更好、更迅速。以下分享一個去年底的案例(為了保護病人隱私,名字、細節經過稍微改編)。

韋承罹患肝內膽管癌,擴散到橫隔膜和肺部。韋承出生在一個傳統且古板的家庭。從小,爸爸就是家裡的權威,說一不二,而韋承一直都是聽話的孩子。

 

       韋承的爸爸認為家庭和樂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所以對晚輩會有不少的規矩和期待。韋承也心疼太太怡萍因為婆媳問題在家裡過得很辛苦,雖然婆婆自認為沒有給媳婦壓力,『唸』大家其實都是在為大家好而已。

 

韋承不敢跟父母說不、也無法幫助太太,所以產生了很多內在的壓力、悲傷和生自己的氣,這些能量大多卡在他的肝和下肺處。當我們的能量長期扭曲堵塞時,那區塊的細胞就容易病變,這也是他膽管癌的源頭(每個人生病的源頭都不一樣,即使是同樣的疾病名稱,病因不一定相同)。

很慶幸的是韋承的父母和妻子跟他一起掛號,所以我有機會協助他們更加彼此了解和懂得如何相處會比較沒有壓力。

病人的爸爸:我是覺得家庭的和樂要教,孫子早上要問好,出門要說,回來也要說:「阿公阿嬤我們回來了」。大家在和樂家庭裡互相寒暄問候很重要。

醫師:你的孩子這一代(40-50歲),被父母要求要主動打招呼,大多會順著做,但現在的年青一代不見得願意乖乖聽話。如果你的重點是想要家庭和樂,就不能老是拿出長輩的姿態來要求晚輩們應該要聽從、應該要怎麼做。如果希望家人們能夠互相寒暄,那我們得要以身作則的做出示範。我們可以主動關心和招呼兒孫,"回來囉,今天好不好?" ,他們就會回應你,不一定要端著臉等著人家來叫阿公、阿嬤。當然,如果他們跟你很親近,互動很好,他們回家可能會主動的叫阿公阿嬤。但如果是被逼著一定要叫,容易心不甘、情不願,這就不是真正和樂,而是做表面功夫而已。

病人爸爸:也不是逼,只是要他們養成習慣叫。

醫師:讓他們打從心裡叫阿公阿嬤,不是更好嗎但要孫子們打從心裡想叫,你的親和力要夠,那就不能老是板著臉、訂下很多刻板的規矩,而是要讓孫子們感受到被愛和被欣賞。因為老是強調規矩會讓孫子們感到厭煩或逃避,即使做到也是陽奉陰違,表面服從,心裡面卻是抗拒,他內心可不跟你親。

病人的爸爸:我們認為小孩子的教導是父母親的責任

醫師:父母的確有教導的責任,但孫子有自己的意識和想法,不是父母可以命令和勉強的。如果硬要命令和勉強,他的心不會向著你,只會想逃離你。父母無法建立孫子和阿公阿嬤的因緣,每個人之間的動力是來自於彼此之間的互動。這不是父母可以控制的。 
父母可以教導孩子,但緣份和愛是要靠自己創造的。所以我們要思考,當孫子很害怕不敢親近我時,我可以如何做才會讓他們想要親近。

病人爸爸我們聚少離多,親情變少了,他們偶而回來就帶他們去買東西,要什麼盡量買。

醫師:即然聚少離多,就不要一見面就要求、規矩那麼多,學習看順眼,珍惜相聚的時間,珍惜現在的因緣就好,要求越多,心的距離就越遠,就越不想回家看你。

孩子需要的是陪伴、關心,人跟人之間是靠愛在連結,很多東西不是用金錢來滿足的。孫子回來時,你可以抱抱他、或者特別為他準備好一份愛的禮物、或者找出他很棒的地方去給予真誠的讚賞、陪他聊天、玩遊戲等等。每個孩子感受到的愛的語言不一樣,得要用心去觀察和了解。當你買東西給他們,但卻對他們板著臉表達自己的不悅,這樣衝突的舉止會讓孩子感到很矛盾和疑惑。

病人爸爸我們對他們那麼好,可是他們都不知道,都沒有相對的表達。

醫師:你可以告訴兒孫們你喜歡什麼,希望他們怎麼表達?他們如何做你才會開心?例如:"當你們主動叫阿公時,阿公好開心","你倒水給阿公喝,阿公好喜歡","阿公喜歡跟你們抱抱"等等,這樣才是教孩子可以如何去表達愛和關心。畢竟,你喜歡的,他們不見得喜歡;而他們喜歡的、你也不見得喜歡。你的需求和喜好只有你知道,所以要懂得表達,告訴對方我需要的愛是什麼,而不是期待別人應該要知道。

醫師對媽媽說:媽媽也一樣,婆媳關係要搞好,這樣兒子才不會夾在中間難做人。在媽媽的年代婆婆說了算(媽媽說:我沒有這樣)。雖然媽媽己經儘量在尊重,但骨子裡還是有「我比你們知道事情應該要怎麼做,你們這樣做不對啦」,所以還是會想叨念、想管。雖然媽媽是一番好意的關心,並不是想欺壓媳婦,而是想幫忙而已。但媽媽要記得每個人有自己做事的方式,有自己的想法,沒有絕對的好壞對錯,孩子們已經是成年人,而且都是不敢對長輩說不的好人,媽媽的一番好意對孩子們反而是壓力。

媽媽說:讓他們搬出去自己住?

醫師:這也是個好方法,因為住在一起,難免會有看不慣、看不順、擔心、焦慮,擔心就一定會想要管。過度擔心和關心都會造成壓力。

醫師對病人說:我們要負責自己的生命,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你的內在動力想離開這個生命,所以潛意識想走向死亡。雖然在意識上我們都會想要好好活著,但如果覺得活的很「心苦」,活的沒啥意思,因為不是我想要活的模式時,潛意識會有想離開人世的動力。

如果你想活下來,你得要去看到和面對目前的處境,而不是想逃開家庭的問題。還有得要去思考你想要怎麼活著,怎樣活著我才會感到平靜喜悅和有生命動力? 如果人活著心很累,潛意識一定有一個動力想要走,這是你自己要改變。

當爸媽管控你或叨念時,你只要謝謝爸媽的關心和建議,讓爸媽知道你會仔細考慮他們的建議,但也請爸媽尊重你最後的決定。你可以參考他們的經驗,然後融入你現在的世界觀,讓你的視野更廣,做更好的決策,所以不抗拒也不盲從父母的建議。當爸媽有改變,你們也要鼓勵他們肯定他們,老人家要改是很不容易的。


病人回覆:從花蓮回來之後精神及氣色變好了,體力恢復和食欲也比之前大為進步!家庭也比較和樂了!非常感恩您們的團隊!

 

病人的父母真的很棒,從離開診間以後就努力的練習改變自己,甚至來上我們的家庭動力工作坊,拓展自己的觀念、視野。家人一起改變的效果往往更快、更好。深深的祝福他們,也感謝他們願意分享生命的故事。




1 則留言:

Helen Ho 提到...

Could you please explain the scanned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