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命和接受表面上看起來是一樣的事情,但其實骨子裡有所不同。認命的背後有委屈與無奈的情緒,沒得選擇所以只好認命了。真正的接受背後是平靜自在的心。
舉個例子,因車禍受傷而需要靠輪椅行動,如果不認命,很容易就會憤怒生氣,認為為什麼偏偏是我、責罵撞上他的人、怪罪道路不好、甚至遷怒於醫療系統沒能把他治好,每天罵東罵西、怪東怪西、脾氣暴躁、認為別人都對不起他、社會也欠了他等等。
如果認命了,雖然不再生氣或怪罪,但容易心情沮喪、哀怨,覺得我怎麼這麼倒楣,偏偏遇上這件事,沒辦法了,只好認了,不然又能怎樣呢?
真正的接受,內心是趨向平靜自在的,宇宙所發生的事,有它的道理,也有它帶來的學習與隱藏式的祝福。
在無法行走下,我可以如何去巧妙的幫助我自己? 可以用什麼替代的方式? 我可以如何運用我的生命? 我可以如何創造和探索不同的道路? 我也可以利用這機會去好好觀照我的心念,心的感受是什麼? 卡住的地方是什麼?
我的執著在哪裡,我的學習與成長就在哪裡。如果能夠善用這樣的機會,探索及覺察是什麼帶來我們生命痛苦及受限的感受? 慢慢地看清楚了才能知道如何放下,最後達到真正的解脫自在。
人生很短暫,也不過數十年,在過程中所有發生的事都可以成為我們成長與學習的因緣。生命是豐盛的,會提供很多的機會讓我們從中不斷的探索與發掘。
一個出生的嬰兒,表面也是很無助的,吃喝拉撒都要依賴別人,無法走、無法爬、連翻身也沒有辦法獨立完成。但是他會帶著探索這新世界的眼光,開心的與自己和大家互動。人生會從完全依賴他人到獨立再回到依賴他人。過程長短不一,但我們都可以選擇用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