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9日 星期四

先生回家,很少與我說話,直盯著電視看

 問:先生回家,很少與我說話,直盯著電視看,除非我開口問,也是簡單的回答,有時我很興奮想與他分享我學到的新事物,但他仍然沈默寡言,時間久了,我也不想和他説話了,他看他的電視,我忙我的。

 

答:夫妻之間的互動是慢慢經年累月形成的。陰性能量喜歡連結,而陽性能量喜歡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一般而言,女性擁有較多的陰性能量,而男性擁有較多的陽性能量(當然也會有些人是例外)。所以女生有壓力時喜歡找閨蜜傾吐、陪伴,而男生通常處理壓力的方式是在下班後自己滑手機、看電視、或去跑步運動。所以陰性、陽性釋放壓力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加上,研究顯示女性的語言中心通常比較發達,擅長說話表達,而男性較不善言辭,也因此比較不擅於聊天。但更雪上加霜的是,每次當太太跟先生說「我想跟你聊聊」或「我們需要聊聊」或「我想跟你分享我學到的新事物」時,都是帶有一些目的性,例如:想要調整先生的某些行為或對先生有些不滿和抱怨,希望先生能夠學習如何改變與成長,這樣的「聊聊」很容易起衝突,然後以雙方都不愉快的方式結束。長久下來,只要太太一開口,先生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要逃避或假裝沒聽到。

 

夫妻需要常有互動、溝通、連結,感情才會升溫,但要學習製造一些樂趣在生活中,彼此分享的話題是有趣好玩的,而不是總想要說教或抱怨對方的不是。如何增加伴侶關係的親密感可以參考:是愛不是礙,是伴不是絆:圓滿自在的親密關係 哈佛醫師心能量,購書連結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y6x2o25z

 

 

 

2022年9月26日 星期一

9/28當天有電子書精選一日限定99元,

 9/28當天有電子書精選一日限定99元,適合海外的朋友們或想要用電子書方式可以隨時參考/閱讀的朋友,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喔!


《心念自癒力》電子書9/28(三)精選99元推薦
https://pse.is/4gd8wt

【相信閱讀.改變世界】
天下文化X博客來 電子書全書系書展
精選2本75折
https://pse.is/4glaw5

2022年9月24日 星期六

我的孩子跟我很陌生,他無法跟我一起話家常,無法分享他的想法

 問:我的孩子(30幾歲了)跟我很陌生,他無法跟我一起話家常,無法分享他的想法,他讓我感到孤單,怎麼辦?

 

答:30幾歲已經是成年人了,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如果當媽媽的還是把他當成小孩子一樣不斷的關心和說教,這樣他當然會想要避而遠之啊。很多婦女很愛孩子,心心念念都是孩子,也因此太過焦慮和擔心,常會禁不住的叨念和管控,時間久了,孩子就學會最好什麼都不要跟媽媽說,省得被唸、被管。

 

孩子小的時候,需要父母的教導和設立原則等,但是上了國高中以後,父母就要慢慢學習放手了。以前的年代,很多生命的經驗需要靠年長者傳承,所以會有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說法。但是現代的社會變遷很快,多數已發生的知識可以靠谷歌搜尋學習,而新的知識或發明,年輕人也學得比年長者快速很多,可能視野比上一代更寬廣。所以如果總想以老賣老的管控教導成年的孩子,只會讓孩子退避三舍,不想要跟自己說話了。

 

很多人說四五年級的這一代是孝敬長輩的最後一代,也是被下一代拋棄的第一代,但四五年級的這一代也享有有很多美好的資源。得要懂得如何建立自己的生活圈、朋友圈,好好的安排自己的老後生活,才不會感到孤單寂寞。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也要保有屬於自己的時間、空間、興趣、嗜好和朋友。最好不要把所有的生命寄託都放在孩子身上,畢竟孩子長大後會有自己的生活圈和朋友圈,屬於他們的文化和興趣,不會跟父母一樣的。


懂得彼此尊重,才能讓不同代的家人好好相處。

2022年9月21日 星期三

如何處理地震帶來的不安呢?

 最近地震比較頻繁,不少人內心感到焦慮不安,甚至失眠。我們人體內的小乾坤跟環境的大乾坤是息息相關的。當我們內在有很多的不安害怕(因政治、經濟、疫情等),我們所處的大乾坤也會受到影響而震動。生命總有無法預測和改變的災難,但災難總會過去,每次地震的時間不過是短短一兩分鐘,如何協助自己快速回到平靜安穩的狀態很重要,才不會讓自己整日都處在戰或逃的緊繃狀態下,這樣久了身體就會出大狀況了。


幾年前花蓮大地震時,我專為地震錄製了一個情緒能量調整的影片,當有恐懼擔憂的情緒上來的時候就可以重複的做這兩個動作,可以幫助自己和家人迅速的恢復平靜喔。很抱歉聲音有點小,可以用耳機聽喔,很多人回覆聽著聽著就可以睡著了。

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快速的恢復平靜、祥和的狀態。深深的祝福大家平安喜悅自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8hifW6TX7Y

 

2022年9月15日 星期四

不適合來找我看診的病人

我常跟大家分享診間案例,因為有不少人跟我說他們常因為看了我書裡或臉書的案例而療癒了自己,所以我很樂意分享各種不同類型的個案,希望對更多無法前來看診的人有所幫助。但是,有一些人是我很難給予協助的。 

如果來診間只想要討認同,無法停止批評抱怨自己的家人或同事,雖然我指出個案自己的問題所在,但不僅聽不進去,會一直否認和辯解,而且還會因此而生我的氣,覺得我怎麼可以這樣說他,甚至事後還會不斷的傳謾罵的訊息給我的診間助理,我們也很無奈。

 

我們看診的方式跟多數醫師有所不同,畢竟我們不用藥也不打針。來看我們的診得要最好面對自己的課題的準備,畢竟我們無法改變別人,只能從自己開始改變起,而透過自己的改變,我們也會影響周遭的人。我擅長單刀直入、快刀斬亂麻,就像外科醫師開身體的刀,用刀切除問題所在,而我開的是內心的刀,斬斷煩惱困惑。

 

我很感恩也很慶幸,多數來到我們診間的個案已經做好要面對自己問題的準備,所以一旦我們指出問題的所在,個案馬上可以打開困住的心念,剎那間雨過天晴,身心豁然開朗,症狀要嘛即刻消失或得到大幅度的改善。(雖然有些人在診間暫時想通了,不氣了,所以症狀也會改善或暫時消失,但回家後又開始糾結、生氣,那症狀也會再度回來,但只要覺察到而且知道如何改變自己不去繼續糾結,症狀也可以再度緩和下來)。 當然,也有很少數的個案是一直不願意去面對自己內心的問題,總認為自己是世界最良善無辜的好人,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那來看診即使我花再多時間症狀也不會有所改善的。

 

其實當好人,說好聽的話,認同他人,跟他人同鼻孔出氣,不去得罪人比較容易。但身為醫師,我很希望能做到當一面鏡子,直指人心,協助病人看到問題所在,改變困住的心念才能釋放卡住的情緒,讓身體能量流動、恢復健康。這樣不僅能帶來身體健康,也能讓自己的情緒和心更加穩定,跟周遭人的關係更美好和諧。

 

如同我常說的:「病人會好,並不是我治好的,而是他本身願意做功課,改變自己,所以是他自己治好的」。畢竟導致生病的也是他自己,所以能夠治病的也只能是他自己。我所能做的只是幫助看到病因出在那裡,給予如何改善的建議,但個案是否願意面對問題和做改變則得要靠自己。

 

面對自己需要很大的勇氣,而改變則需要透過不斷的努力覺察和毅力,畢竟一個人累生的習氣是不容易改變的。一旦改變了習氣,我們自然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願我們大家一起努力邁向圓滿幸福的人生。

 

 

2022年9月12日 星期一

能量動力工作坊 10/8-10/10



能量是一個大多數人都認同存在但卻不知道如何體驗和了解,所以我們在10/8--10/10連假三天開辦一系列的動力工作坊,教導大家如何去體驗能量,和如何改變家庭的能量流動、跟家人的關係和跟自己的關係,以及如何改變疾病的能量等。

參與過我們公益講座的朋友們都很好奇為什麼我的助教們可以如實的呈現他人的家庭狀況和他人的問題,其實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是連結的,每個人都可以開發這樣的能力。

每一個生命體是一個能量場,能量動力排列是透過角色代表及互動的方式,使參與的人感應與察覺不同的能量場,並藉以呈現問題背後的動力。當一個人透過排列發現生命中的重大課題,也了解行為背後的動力後,就會開始領悟愛的力量,讓它順暢的流動在生命中。


第1天:10/8() 9:00-16:00  
基礎課程學習如何體驗能量的流動,及學習體驗人與人之間的能量流動,從能量的角度看自己與父母的關係。

第2天:10/9() 9:00-16:00
與伴侶的關係、家人的關係與自己的關係、疾病問題,依動力選擇出當天的案例。

第3天:10/10() 9:00-16:00
與伴侶的關係、家人的關係與自己的關係,疾病問題,依動力選擇出當天的案例。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GSsaejFhFFdKUGSi6

2022年9月9日 星期五

中秋節團圓晚輩可以如何跟長輩和平的相處?

 中秋節總希望家家都能和樂團圓,但是對有些人來說,這個節日也很無奈,因為想到要回去跟家人相處是件很困難也很讓人畏懼的事情。在這裡跟做晚輩分享一些如何和樂跟長輩相處的基礎功!上一篇文章是針對做長輩可以如何跟晚輩好好的相處方法。歡迎轉發及分享

以下是對身為孩子們的分享:
父母關心孩子是很正常的,但常常會哪壺不開提哪壺的,弄得大家不歡而散。所以,當父母追問一些自己不喜歡的話題時,可以嘗試轉換話題,聊點其他的。例如問父母最近做什麼運動?活動?追什麼劇?有參加什麼聚會?或看什麼書?還是上什麼新的課程?也可以問問父母自己小時候有什麼讓他們記憶深刻的事嗎?還是父母生命裡面是否有發生什麼記憶深刻的事呢?聊聊自己和父母小時候的趣事可以讓家人彼此更加的貼近。

對父母的批評或老愛跟他人比較時,我們得要知道這是大多數華人的文化和習慣,一般沒有自覺性的人很難脫離文化和習慣,所以不容易改變。我們可以不認同這樣的文化或做法,但是得要學習同理父母。同時,反思自己是否對自己的孩子也有做出類似的想法或行為呢?凡事只能從自己開始改變,無法要求他人改變。如果每個人可以從自己開始改變,家庭就會改變,社會文化也會慢慢的跟著改變。

當聽到讓自己生氣或傷心的字眼,先暫時離開一下,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然後堅定但用尊重的態度告訴父母(可以選擇下列適合自己的句子):謝謝爸爸媽媽的關心,在這件事上,我瞭解您們的想法和擔憂,我會慎重考慮,但如果我最後的決定跟您們期待的有所不同,也請父母尊重我的選擇,畢竟我得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爸爸媽媽那樣批評我或拿我跟其他人比較,我感到很難過,可以請您們不要這樣說好嗎?  也可以反問父母:爸爸媽媽,您們有看到我身上有什麼優點嗎?可以試試看欣賞我和祝福我嗎?

切記:不要生氣的對父母喊「不要管我」,這樣雙方的相處會落入冷漠或憤怒。也不要反諷回去:「還不是你們生的,把我生的那麼爛,都是你們的錯」。這些氣話或許可以達到暫時性的情緒宣泄,但是會造成更大的傷口和隔閡,以後雙方的相處更是困難了!

如果父母喜歡跟子女討愛,或跟他人的孩子比較誰孝順時,撒嬌的回應方式很好用,抱抱爸爸媽媽,跟他們說,我很愛您們啊!如果說不出口,抱抱他們也可以,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孩子的愛就好。如果無法做到肢體接觸或擁抱,也可以告訴父母:爸爸媽媽,謝謝您們對我的付出,我很敬愛您們,也很願意孝順您們,但是您這樣的說法或做法會讓我感到很難過,也很難受,可以不要拿我們跟他人比較嗎?

如同成年子女不喜歡被父母管,那自己也要做到對父母的尊重,不要管東管西的。例如:這個太油你不能吃啦、這些碗盤怎麼都沒有洗乾淨、很髒耶,怎麼吃那麼多垃圾食物或補品!怎麼老是看電視都沒有出去走動!怎麼老是打牌打到那麼晚? 讓父母為他們的生命做決定和選擇,可以分享新知,但不要干預他們的生活。

溝通和情緒調整是我們生命很重要的一門功課,做得好,家庭會和樂幸福,做得不好,家人相敬如兵(冰)。家人聊天可以聊時事、趣事、音樂、嗜好、運動、大自然、彼此分享專業和興趣等,可以從中成長和學習,也不會有壓力。

記得用愛和感恩彼此對待。如果聽到不順耳或看到不順眼的人、事、物,要記得是自己選擇看不順和聽不順的,可以學習把別人的行為或言語還給別人,然後選擇讓自己好過,也就是放下自己的不順眼、不順耳、不順心,不期待對方有所不同。

虔誠的祝福大家中秋快樂,闔家開心!

 

中秋節團圓:長輩如何可以和樂的跟子孫相處呢?

 每年的中秋節總希望家家都能和樂團圓,中秋節是華人很重要的家人相聚節日,但是對有些人來說,這個節日也很無奈,因為想到要回去跟家人相處是件很困難也很讓人畏懼的事情。在這裡跟做長輩分享一些如何和樂跟子孫相處的基礎功!下一篇文章會針對做晚輩可以如何跟父母好好的相處方法。

對為人長輩們的分享:
1.     對成年的孩子,關心並不是一直過問孩子的私生活,孩子如果想要分享,他們自然會分享。如果真的很想要知道,可以問一下就好,但是不要一直追問,甚至是語帶威脅或批判的詢問,像是:為什麼不交男女朋友?年紀已經很大了,再不交男女朋友會………?要趕快生孩子,不然老了就生不出來了!或情緒勒索孩子:我真命苦,別人這個年紀早就子孫滿堂了,我卻連一個都不敢奢望。講這些話只會給孩子很大的壓力,讓他們想要逃的遠遠的,不想要回家過節。

2.     不要眼裡只看到不好的,更不要批評:「哎呀,怎麼變那麼瘦」!「怎麼胖那麼多」?「怎麼穿成這樣那樣老氣」?「頭髮怎麼染成這樣,很難看」!「不要每天只打電動,前途會被毀掉的,要用功讀書」!「回家也不知道幫忙,就坐在那裡等我這個歹命的老媽子來伺候」。這些說法會讓孩子沒自信,覺得沒有被父母接受,也覺得父母不了解和不愛自己,所以會想要逃離父母,畢竟沒有人想要一直被唸和被否定。學著欣賞孩子的好,學習接受和尊重不同的世代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如果想要邀請孩子一起幫忙家事,那就直接說:「孩子,可以來幫媽媽一下嗎?謝謝你。我喜歡跟你一邊做事、一邊聊天,我喜歡你的陪伴,你回家看媽媽,媽媽好開心」。這樣的真心表達會讓孩子覺得他回家是很受到歡迎的,而且是很有意義的,自然會想要常常多回家。

3.     切忌比較、計較:你看誰家的孩子多優秀!誰家的賺了多少錢!誰家的得了什麼獎!這些話讓孩子聽起來都是你怎麼不夠好,怎麼那麼差勁!如果孩子跟父母說:誰家的爸媽買了大房子贈送孩子,買了名車給孩子,透過關係幫助孩子進了大公司當主管等等,父母的心裡一定不會好受,所以將心比心,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其他人的孩子相比。

4.     切忌用罪惡感的方式控制或情緒勒索孩子:XXX真好命,他的孩子不僅會賺錢而且很孝順,每個月都會給父母幾萬的奉養金,還會帶父母出國旅遊!好羨慕。用罪惡感的話語會讓孩子感到沮喪或生氣。很容易就回嘴不好聽的話,家人團聚的氛圍就破壞了!

5.     不要干預成年孩子對孫子的管教方式,這是他們年輕夫妻自己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他們得要從經驗中學習,也有權利選擇如何教導孩子,尤其是要尊重媳婦訂下來的家規,像是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東西不應該餵養孩子等,越懂得尊重媳婦身為母親的責任和權利,她會更願意把孫子帶回來親近長輩。還有,孩子和孫子難得回家一趟,學習『凡事看順眼』,不要老是批評和叨念,凡事都固執的認為自己才是對的,是在為孩子們好。畢竟生氣、叨念、或溺愛都會惹人嫌、惹人厭,不會收到什麼好效果的,只會讓晚輩更不想要回家了,所以大家開心相聚比較重要。

6.   不要強迫孩子要吃完妳煮的菜(盡量少煮一些,現代人營養過剩的多,而且飯後幾乎都有水果、月餅等),或一定得要聽從長輩使喚等等:孩子不想吃不要擺個臉色給孩子看,或自怨自艾的生悶氣,每個人的胃口和喜好不同,而且會隨著時間改變,過去喜歡的,現在不一定會喜歡,所以我們可以調整自己,適應孩子的改變。當我們的生命越有彈性,越懂得調整,與人相處就會越順利。不要過度管控已經大了的兒女的行為。畢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誰一定要聽從誰的指令,父母得要學習尊重已經長大了的孩子/成人。中國文化的孝道有它美好的地方,但是也有它的框架和跟現代思想衝突之處。

7.     不要一直叨念孩子怎麼那麼少回家看父母,現代人工作忙、壓力大。孩子們回家如果感到很舒服和開心,自然會想要常回家。如果回家老是被叨念和被批評比較,當然會視回家為畏途,避之唯恐不及。

想要孩子多孝順、多陪伴自己,用正面支持、鼓勵和肯定孩子的方式會比用批評和比較來的有用多了。告訴孩子,謝謝你們回來看爸媽,我們好開心看到你們。如果孩子有帶禮品,不論大小,都要衷心的謝謝孩子帶給我們吃的或用的,不要叨念他們浪費錢或帶些沒用的東西等。跟孩子們說:「你們對父母的關心和愛讓我們好開心」,也可以反送孩子一些他們喜歡的東西。這樣的愛語和愛的行為和愛的心態自然能促進家人的和諧和快樂,孩子當然會想要創造更多這樣的快樂。

不少父母跟老友們的聚會都是在比較自家的孩子或媳婦或女婿等有多優秀、多孝順,比不過的回家就把氣出在晚輩的身上,認為是他們讓自己沒有面子。問題是,出去八卦閒聊、彼此比較的是自己選擇的行為,所以是自己的行為帶來自己痛苦的結果,怎麼可以把這些痛苦賴在孩子的身上呢?

加上,孩子是自己生養和教導出來的,如果他們行為不夠好或不夠優秀聰明,要檢討自己的基因和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怪罪孩子有何用呢?孩子的伴侶願意陪同回來,更不應該批評他們,如果自己的孩子夠強夠優秀,自然會有相對的伴侶(龍配龍、鳳配鳳)。以上的提醒,如果父母的可以盡量做到,家庭聚會自然會開心和樂!

 

 

2022年9月6日 星期二

我對特定事很容易生氣怎麼辦

 病人:我對特定事很容易生氣,比如看到有人抽煙、亂丟垃圾、或行程被打斷等

醫師: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有雷同的問題,所以一般人會覺得這樣很正常啊。畢竟人的眼睛長在前面,很容易可以看到他人的問題點,加上又很有正義感的話(是非分得很清楚,嫉惡如仇),那眼睛所看之處都會是他人的不是。

病人:我就是覺得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往往會很容易生氣!

醫師:所以要學習放掉用所謂的是非來論斷他人。就好比有些人想減肥,但是又放不下甜食的,或知道抽菸、喝酒不利身心健康,但又戒不掉。其實,飲食也是個癮,抽煙也是個癮,喝酒也是個癮,而癮的背後有各種不同的因,例如用癮頭來處理焦慮,所以很多人一感到焦慮就會不自覺的想要拿起一根煙,或一緊張就會想要狂塞食物,一心煩氣躁就會想要喝酒忘卻煩惱,喝的茫茫的就會暫時覺得比較沒煩惱了。

所以了解因果的人就會知道得要去處理行為背後的因,而不是光對行為(果)生氣,就不會一把火燒功德林了。所以在看到任何自認為是「不對」的行為時,先不要急著生氣。遇到看不順眼時,先想想:「每個人都想要得到幸福快樂,希望自己能做好,我也是一樣的。但我也有做不到的地方,我也有很多我想要做而做不到的事,所以我願意友善的看待自己,也願意友善的看待他人」。

就好比你知道你不應該生氣,也不想要生氣,但你就是會忍不住的生氣,畢竟我們都是還在成長學習的路途上。所以,當看到別人有不是之處時,我們要生起一個慈悲(友善他人)的心,可以送祝福給對方,然後再生起一個懺悔的心,因為我也有很多做不到、做不好的地方,跟對方一樣,我們都盡力了,我也希望當自己有過時,別人不是批評或怨懟我們,而是能祝福或送愛的能量給我們,所以我們也願意學習這樣去做。

從知道到能夠做到之間就是需要透過不斷的練習,每次看他人不順眼時就要覺察,喔..我又升起貢高我慢的心了,我要學習友善他人和懺悔自己之過,這樣透過不斷的練習,我們觀照和改過的功夫就會不斷的增長,到後來就會自然而然的對每一個人都會升起慈心和悲心,隨時都可以感到喜悅自在。先知道如何做,不斷練習後,才能慢慢做到。

 

2022年9月2日 星期五

 這禮拜很開心有機會和好久不見的淡如在節目中深聊。

 



節目中淡如聊到:「脫離你不要的環境或改變另外一種方式,在看事情或對應人際關係時,你會慢慢的進入一個比較平和的軌道,學會真正地照顧自己,才可能在這世界上有正向的影響力」。她說之前在鎂光燈前的工作方式帶給她很多壓力,一旦離開了,轉換跑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而且開發了一個新天地。是的,與其不斷的抱怨自己對工作環境或人事物的不滿,不如想辦法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工作。一旦自己快樂了,家庭也會更加和諧。

 

在診間我最喜歡處理的是,讓一個家庭可以更幸福、更有愛,而不是單單處理疾病而已。當我們懂得怎麼跟自己在一起,不只你的身體變好,你的家庭和人際關係也會變好,並能增進幸福感。

 

有興趣的朋友歡迎收聽節目: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吳淡如X許瑞云】心念如何影響健康

📍Applehttp://go.sat.cool/4fjp73

📍KKboxhttp://go.sat.cool/4fprxg

📍Googlehttp://go.sat.cool/4fn7t8

 

-

【心念自癒 | 身心靈自癒力線上課程】

9/1~10/2 限時優惠中

👉報名連結 https://go.sat.cool/4e9z4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