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間處理非常多親子問題,很多人非常努力的教養孩子卻滿肚子委屈和心酸,因為養出來的孩子跟自己的期待差很多,所以很容易生孩子的氣,怎麼看怎麼不順眼,越看就越氣,而父母越氣孩子,孩子就越逃避、叛逆、無力、沮喪,也就越往父母不喜歡的模樣走。
當我們不帶著目的性去養育孩子,那我們會專注的享受養育孩子的過程,透過給出愛也會得到愛,而教養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反思和成長的機會。這樣的親子關係會輕鬆愉快許多。
所謂的目的性是指我們對孩子的期待,例如:養兒防老、望子成龍、希望孩子能如何如何 (功課好、體育好、合群、健康、自動自發、聽話、孝順、只服從父母沒有自己的想法、事業成功、伴侶合乎我們的意,等等)。而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會有自己的意識和想法,喜歡被父母支持、欣賞、讚美、肯定、願意花時間陪伴和傾聽了解,討厭被父母支配、批判、比較、責罵、控制或只給錢但不願意花時間陪伴和傾聽了解等。
先別哀怨自己的親子關係差,或跟伴侶關係差,在跟人互動時,多想想自己正在創造什麼樣的因,如果自己種的因是美好良善的,那日後的收成肯定是美好的果實。如果自己種的因是惡劣的,那就不能抱怨收到的果實是難以下嚥的。
所以互動前,記得先等一下,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深呼吸幾次,如果可以一面深呼吸,一面做這個情緒調整動作,效果會更好(https://youtu.be/QIaWu-qFKcY) ,看看自己是否平靜下來了,然後想想自己要做的事或要說的話會造成什麼結果,如果自己是對方的話,會有什麼感受? 當自己平靜後才能思考比較好的回應方式,才不會事後才後悔懊惱做了或說了的話。
1 則留言:
感恩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