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大女兒從兩歲3個月開始會為了一點點小事情緒崩潰,會任性的發脾氣,在地板大鬧大哭尖叫,像鬼上身一樣,瘋狂亂哭亂踢一個小時沒有停歇,尤其對我比較嚴重。有時是因為妹妹的事,她跟妹妹差1.5歲。
醫師:是妹妹出生之後才有這症狀是嗎?
病人:她一歲半時妹妹出生,之後讓她搬去樓上和奶奶睡,不然兩個孩子在同一房間會玩來玩去,睡眠品質會不好,而且半夜我要照顧兩個很困難,所以請奶奶幫忙照顧老大。
醫師:妳看著大女兒時是帶著生氣的能量,其實大女兒心裡有好多的難過和傷心,她真的覺得妳不愛她,她打從心裡感受到妳不愛她。
病人:我有時候對她的確有點恨意,因為她常情緒崩潰,先生就會覺得我沒有顧好她,會抱怨或嫌我的做法。可是我覺得我已經很努力了!譬如昨晚八點她想要去夜巿,我說不行要回飯店了,可是她就開始哭鬧,我覺得不可以為了她哭就縱容她,我為了老大看了非常多教養的書。
醫師:我同意妳的說法,但是妳得要先同理她的感受。身為父母,對小孩子是得要下指導棋,而不是任由孩子跟著慾望走。所以妳的確不需什麼都同意她想要的行為、依從她想要的去做。但是妳得要讓孩子知道妳了解她的渴望和感受,再來跟她講道理。例如:「媽媽知道妳很想要去夜市,不能去夜市覺得很失望難過,如果可以的話,媽媽也很希望可以答應妳和陪伴妳一起去,但是媽媽現在有點累了,我們可不可以明天晚上再去(或者用另一個替代方案)」。這樣,妳並沒有直接拒絕她,而是跟她一起找尋解決的方案。先同理再來講道理,孩子才會聽得進去。通常人一旦被拒絕、一傷心和生氣就落入邊緣腦,變得情緒化和無法講理。而避免落入邊緣腦的方法,就是拒絕前先讓她知道媽媽了解她,而且也支持她。
病人:後來我有跟她說,我說飯店也有很多孩子玩的,我們去那裡玩,但她還是不斷的哭鬧撒野。
醫師:那時候她己經落入邊緣腦(戰與逃)的狀態了,妳很難再跟她講道理。連大人一旦落入邊緣腦的狀態都常會情緒失控很久(甚至冷戰數日),不要說是小小孩了。
而且妳的老大是個聽覺型的孩子,心思比較細,會想很多,愛鑽牛角尖。情緒不平衡時,聽覺型的孩子,容易過度詮釋別人的話,也容易認為別人在批判自己。所以對待這樣的孩子的方式,要避開兩個教養上的禁忌。第一個:他們是聽口氣和聲調的,所以和她們講話,口氣好、聲調柔和很重要。如果妳很關心她,但口氣不好,她聽起來就會覺得妳指責她和不愛她。第二個:不用批評的方式,不要讓她覺得她是錯的,這是她的情緒爆點。所以切忌用否定或批判的方式,相對的,她們喜歡和需要被肯定,肯定對他們來講是真愛。但肯定並不是廣泛性的膚淺讚美—像是"妳很棒"這類浮誇的虛假話,而是明確和真心的說出妳看到她很棒的地方,例如:"妳現在吃飯都會乖乖的自己坐好,不需要媽媽提醒,會自動自發的坐好,真的是長大了!"、"妳會友善的看著妹妹,和妹妹互動,真是個好姊姊"。 所以,讚美與肯定得真誠的說出她哪裡值得被肯定的。還有,聽覺型的孩子喜歡被關注和陪伴,所以要給她專屬於她的時間,專屬姐姐跟媽媽一對一的獨享時間,時間不用多沒關係、品質才是重點。
每個孩子特質不同,不是所有的教養方式都會適用所有孩子,當媽媽真的不容易。
聽覺型的孩子耳聽八方,她可能沒有看著你,但是她在聽喔,每一句她都聽的很清楚。
孩子之間不能做比較,每一個孩子適合的教養方式都不大一樣。妳這個老大比較敏感,愛鑽牛角尖,但妳的老二就什麼都好,粗線條,被罵或跌一跤也都無所謂,但老大就不行。
孩子一但落入邊緣腦就不是教導的時間。教要有方法,口氣第一個,不是嚴厲的口氣喔,而是愛和關心的口氣,柔和的口氣是對妳的老大很重要。只要抓住適合孩子的特質和教養方式,你們之間的互動自然和諧,用錯方法當然教不動,而且越教關係越差。
醫師對病人的先生說:當孩子有情緒時,太太會需要更多的支持,所以不能跟太太說她沒有教好,或帶著責備的眼神、口氣說「孩子怎麼會這樣」!。當媽媽真的很不容易,她已經很努力的看一堆書。但一般的書只是談理論,無法根據孩子的特質來給予指導,所以她有不少的困難處,她已經是個很努力、很棒的媽媽了。身為先生,你的責任是支持太太,你的角色非常重要,因為媽媽要拌黑臉不容易,你懂得支持她,她會好很多。
媽媽,也要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當自己情緒處理好後會比較好溝通。你們在邊緣腦時很難,那時絕對不是溝通和教養的時間,可以等,要教一輩子的,不要急。媽媽要先安撫自己,你(爸爸)要安撫媽媽。
病人的先生:她有在上班,回家照顧小孩可能不是那麼到位。
醫師:凡事不要求一百分,人生有六十分就不錯了,當媽媽有六十分就很厲害了。
病人:我擔心沒有處理好,不都是說黃金六歲嗎?
醫師:不要盡信書,人的一輩子都是在學習和成長,任何年紀都是黃金年紀。
病人:她會不會變的驕縱、任性?
醫師:孩子也會成長、會改變,要注意去幫助孩子學會處理情緒。先教孩子處理自己的情緒,情緒好什麼問題都容易解決。
醫師:孩子也會成長、會改變,要注意去幫助孩子學會處理情緒。先教孩子處理自己的情緒,情緒好什麼問題都容易解決。
病人幾週後回覆:
和老大的關係緩解許多,回來後第一個星期,她在適應我的轉變,接下來,就沒再歇斯底里過了,~性格平穩~又乖~~以前都用錯方法,擔心縱容她,我過於緊張卻把壓力加諸於她身上,很感謝您們的幫忙。
沒有難教的孩子,只有不被了解的孩子。診間處理過不少親子問題和問題兒童,明年會出一本親子關係的書,希望能幫助更多的家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