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機會參加了幾場詠給明就仁波切(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作者)的演講和工作坊,跟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詠給明就仁波切年幼的時候曾經飽受恐慌症之苦,後來靠著禪修終於走出了恐慌症的問題。他曾參加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實驗研究,被測出大腦中的快樂指數在禪定狀態中,躍升了百分之七百,美國時代雜誌曾譽他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以下是他所分享的如何從憂鬱走出來的方法(我在後面加上註解和說明):
1.
每天寫五件關於自己的好事(正向、快樂、好的事情),連續30天: 我們很容易看到不完美、不夠好的事情,老是自我批評或批評別人。
例如:考試明明已經很努力了,也考95分了,還在懊惱怎麼那麼粗心,丟了5分。或者,工作已經很盡力了,卻總覺得自己做的沒有別人好,賺的沒有他人多。又或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長相,有有自己獨特風格,但卻常愛跟他人比較,嫌棄自己眼睛太小、腰太粗、腳太短等不夠完美。
當我們不斷的找渣和挑自己的毛病時,當然會越來越沮喪。當我們把眼光看向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快樂的事,自然會發掘和感受越來越多的好事。例如:眼睛還可以看得到、耳朵可以聽得到、腳可以走路、父母健在、有好朋友關心我們、今天做了一件利益他人的事、跟同事打招呼微笑、散步半小時、欣賞了自己獨特的美。
我們很難抗拒負面思維,也無需抗拒負面思維。我們只需要建立新的習慣,新的思維,就能夠改變我們腦部的神經元連結。一旦越來越多新的連結建立了,就會越來越容易往新的方向思考了。
2.
五分鐘的靜心禪修:透過禪修,腦部可以建立新的神經迴路,透過靜心讓我們可以更清楚的看待一件事情。每天常常抽空做幾次五分鐘禪修,讓它成為一個習慣,可以開始慢慢的轉變我們的人生。
3.
運動:尤其是戶外運動和能量運動,如果還可以曬曬太陽,效果會更好。運動可以帶動身體的能量流動,所以能量才不會淤滯和越來越沈重。太陽是非常棒的能量源頭,應該要適度的曬太陽。
4.
保持覺知:不要跟隨頭腦裡的小聲音(自己編造的小劇場),要帶著覺知才能分清楚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自己的想法?或自己加油添醋或扭曲過的劇本? 例如,別人只是看了我們一眼,或說了一句話,我們就開始東想西想的編造自己的故事,而且還把自己編的故事認定就是事實,來作繭自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