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1月6日 星期日

睡眠不足跟過動和情緒化的關聯

前段時間我在FB徵求讀者做了一份有關孩子睡眠的調查,感謝一千多名臉友的回應,發現很多的孩子睡眠嚴重不足。而睡眠不足跟過動和情緒化的問題息息相關!

1-3歲的孩子應該要有12-14個小時的睡眠,而我調查的結果平均只有10.8個小時。
4-6歲應該要有10-13個小時的睡眠,而我的調查平均是9.4個小時
7-12歲的孩子應該有9-11個小時的睡眠,而我的調查平均只有7.9個小時。

1-3歲的孩子睡眠長短跟情緒的關係很顯著,跟睡足12-14個小時的孩子相比,睡眠只有9個小時或以下的孩子,偏情緒化(包括起床氣)的比率超過5倍,過動/不專注的比率也超過2倍。
4-6歲的孩子如果沒有睡飽的話,過動/不專注的比率可以高達4倍。
7-12歲的孩子睡眠跟情緒的關係最為顯著,跟睡足10-11個小時的孩子相比,睡眠少於6-7小時的孩子,過動/不專注將近20倍,情緒化的比率超過6倍。

診間常聽到父母抱怨現在的孩子難管教,容易情緒化、過動等問題,雖然這些問題背後的原因很多,但是睡眠不足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人只要睡眠不足專注力就會下降,情緒調適就會變差,成人、小孩都一樣,只是小孩子的問題常常更加明顯。

但是現在有不少雙親都是上班族的,下了班從安親班接孩子回到家就七、八點了,吃個飯、整理一下、催孩子做功課或看個電視、滑個手機等,一下子就過十點了,才開始準備讓孩子上床睡覺,拖拖拉拉的等到都弄好了也常常超過十一點了。所以多數孩子都睡眠不足。睡眠不足、專注力差、所以學習效果和做功課的時間都拖得更長,惡性循環。

在歐美國家,小學生很多五點左右就會吃晚餐,八點不到就會準備上床睡覺。這樣父母親也可以有很多時間來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雖然台灣的情況不大一樣,但應該可以想辦法克服,例如功課儘量在安親班做好,晚飯讓孩子提早吃(例如:跟安親班的老師協調是否可以代買晚餐等),接孩子回家後就準備讓孩子上床睡覺了,睡前可以花點時間陪孩子聊聊天。孩子睡了就是大人可以做自己事情的時候了。孩子只要養成習慣睡飽覺,就比較會自動自發的早睡,不會賴著跟大人一起作息,也不會老是因睡眠不足而有起床氣、上課打瞌睡、學習效率差、跟不上、不想上學等後續問題的產生。

從小就得要養成好的睡眠習慣,父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得要懂得堅持原則,而不是隨順孩子的意見和喜好,不然長大後就很難調整了,睡眠不足的人容易導致失眠、焦慮、緊張、做事效率差、情緒管控差等問題,所以要重視我們的睡眠時間和品質喔!尤其是上了小學的孩子差異性最大,睡不飽的孩子容易有過動問題和情緒管控的問題,與其讓孩子馬上就服用藥物來調整,或許可以先嘗試看看讓孩子睡飽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