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9月18日 星期二

聽取網路朋友們的建議時要小心!

網路上常會有人拋出家裡的問題來徵求別人的意見,但是多數人的回答雖然做到同理或同情,但常常他們的回應反而會讓提問者的家庭問題更糟。例如有人問:她與公婆同住,家中還有一位大伯公(公公的哥哥)同住。平常都是我們在煮兩餐給他吃,昨天她忍不住跟大伯公吵了一架因爲她兒子從客廳到外面,碰到大伯公的鞋子!他罵我的小孩很多難聽的字眼,一直以來他經常這樣罵小孩,我也忍很久了!然後他已經兩天不吃飯了!現在換我公公不高興!
我該道歉嗎?
下面是一連串網友們的類似留言:打死都不要道歉,不吃最好、餓死剛好,
有人這樣罵我小孩,我會跟他拼了,罵回去甚至連詛咒的話都出來了,幹嘛道歉?我死都不會道歉的!我還會故意再度激怒他等等。

我們的文化的確不是對等和公平的,五倫中長幼有序,有尊卑的框架和概念,所以老一輩的人要改的確不容易。但社會文化目前仍多數傾向這樣,雖然有在改進中,尤其是年輕的一代更是傾向西方文化的平等觀。但我們也希望孩子在學校和出社會後能得人疼和順利融入。所以用罵回去的態度對長輩不見得是最好的溝通方法和示範。

可以讓孩子自己練習為自己發聲,態度堅定但有禮貌。例如:「大伯公,對不起,我走路應該更小心些,不應粗心大意把你的鞋子弄亂了(或踩到了)。但是您可以提醒我,下次我自然會注意,請不要那樣罵我,謝謝您」。這樣孩子以後遇到困難會懂得反思自己是否也有無心之過,是否也有可以改善的地方,才不會總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這樣才能藉由困境成長。

當媽媽的也可以用類似的方式溝通,例如:大伯父,很抱歉,孩子走路太莽撞了,讓您生氣了。但您這樣罵他,孩子會很感到難過和受傷,下次可否請您提醒他注意就好呢?謝謝您對他的教導。老一輩的人很多不懂得如何教孩子,也不會說話,做晚輩的只好慢慢分享和引導。家庭要和樂得要大家學習和諧共處,罵回去、冷戰等雖然能暫時爭一口氣,但是長久大家卻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有些人會認為是別人罵人的,我們為什麼要道歉?其實,我們道歉並不是為了別人口出惡言,而是去看到自己也有不是的地方,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至於大伯公口出惡言,則把他的行為和言語上的問題及責任歸還給他,不需要為他的部份負責或道歉。

就好比一個人不需要因為一隻惡狗亂吠,就要狂吠回去,畢竟人應該比狗來的有智慧,可以選擇有不同的反應,不需把自己要跟狗相提並論,採取跟狗一樣的反應,或跟狗做冷戰。跟人相處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很難改變別人,但也不需要降格自己。罵回去、冷戰、報復等雖然能暫時出一口氣,但是長期下來全家卻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在氛圍差的家庭裡,大家都怒氣、怨氣忡忡的,沒人能夠好過。而且孩子也無法學會如何跟人相處之道,以後自己有家庭,有伴侶也會用吵架或報復等方式來對應,而不是學習理直氣和,做到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讓家庭能夠幸福生活。

家庭教育不是只有講理和講公平而已,更重要的是處事的智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