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6月27日 星期五

拿回你的人生主導權

最近幫一本新書寫序──「拿回你的人生主導權」,本書描述的「取悅」與「操控」行為,普遍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但我們絕大多數人其實都沒能真正認知這兩種互動模式的可能影響。

  一開始閱讀書稿時,我有些憂喜參半,歡喜的是作者的諮商經驗很豐富,可從不同的人際關係中,清楚辨識不同的「取悅」和「操控」的互動模式,以及這樣的互動模式可能造成的影響;但另一方面我也有些擔憂,部分讀者可能會將「取悅他人者」簡化為「受害者」,而把「操弄者」歸為「加害者」,以單純二分法的概念來區別人和定位人,這樣很容易造成人我的對立、憤怒或排斥,而非作者真正想促成的愛和善解的流動。

  現代人最需要具備的是覺性

  我建議閱讀此書的時候,先別急著為自己或給他人貼標籤(例如:我就是那個可憐無辜的受害者,或者誰就是那個可惡邪惡的操弄者等等)。我們只需要根據書裡的分析和提醒,來思考自己是否曾經歷類似的行為、關係或經驗,並因對方的回應而受傷。

  一個巴掌拍不響,我們經歷的世界,是我們自己與對方共同創造的。但絕大多數的現代人無法時時刻刻充滿覺知的活在當下,大部分的時間要不是活在過去的記憶和經驗裡,就是活在對未來的期待和幻想中,所以很多的行為反應都沒能帶著覺知。

  因此,大多數人並非有意識的想要去傷害別人,尤其是親密的愛人或家人,就如同大多數人也非有意識的想要成為受害者一樣。

  我的諮商經驗是,當人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在加害或操弄他人,而且會為彼此帶來相處上的問題時,不少人很願意學習轉換自己的行為模式;同樣的,當人們意識到自己的受害或取悅行為,容易引來他人對自己的控制時,人們也會願意調整轉變自己的心念和行為。

  每個人的內心都希望被愛和被尊重,如果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模式不僅不會達到這個目標,卻是反其道而行,終究造成關係破裂時,很多人就會開始做出不同的選擇了。

  閱讀此書前面幾個章節時,先別急著怪罪或惱怒對方,只要我們依照書裡第十二章到十四章的教導,慢慢轉變相處的模式,砍斷不當的連結或互動模式,自然能夠讓彼此的關係更加和諧自在。

  凡我投向宇宙的一切終將回到自己的身上。所以,遇事無須責怪自己或他人,因為責備、責怪或怨懟只會帶來沉重的負面能量,無法改善人際關係,也無法自我成長。

  努力找出問題的根源並加以改變,一旦問題的根源改變,結果自然會改變。本書提供很多方式可以用來檢視自己的行為、心念、語言和思維是如何帶來有問題的結果,但務必避免二元對立的思考模式,不去譴責對方或給對方貼上「人格」標籤。

  改變最好的方式是從自己開始,懂得愛和尊重自己,自然能夠讓別人也愛和尊重我們,才能轉化彼此的相處模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