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詢問我葛森療法,接觸過葛森療法已經有超過10年的時間了,在這裡分享一些從英文網站所收集到的資料和我自己的臨床經驗與看法。
葛森療法的創辦人是一位德國醫生,後來移民到美國。當初他的飲食法是用來治療偏頭痛,後來也把它延伸到治療肺結核、關節炎、癌症等問題。
在西方醫學文獻裡,這個療法並沒有任何研究證據顯示療效(沒有系統化的研究報告或隨機分組對照或前行性的追蹤報告等,只有一些病人自己的見證、說辭,或資料不完整的回溯性研究而已)。包括「American Cancer Society」,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等在內的機構都曾經深入了解和追蹤調查葛森機構所呈獻的資料後,一致認為這個療法不僅沒有效甚至還有危險性存在,所以不予推薦。因為葛森醫師持續宣稱他的飲食治療可以治好癌症以及慢性疾病等,所以1958年他的醫師執照被吊銷了,他於1959死於肺炎,他去世後,葛森機構由他的女兒接管。
根據這些國家機構的調查,他們發現下列的問題:1)在葛森機構所發佈的有效病人裡,很多都同時也做了傳統西醫治療,所以無法辨別真正的療效來自那裡,2)葛森機構裡並沒有做任何隨機比對研究(一組人做葛森療法,一組人做傳統療法來做對比), 3)有些報告看似有對比,但是都是回溯研究,而且超過半數的病患失去追蹤,留下來的病患不少只有靠電話訪問,沒有提供任何醫療報告,所以資料並不可靠也不齊全。
因為流行病學和統計學如果做的不正確,很容易就產生偏差和誤導的結果,所以西方醫學對這些研究方法會有一定的要求,但是一般沒有受過流病學和生物統計訓練的人,很難看出其中的奧妙,會認為只是另類療法被傳統西醫打壓而已。
例如:1986年,墨西哥的葛森醫療中心號稱他們有很高的癌症治癒率,但是一位自然醫學的醫師實際去追蹤調查的結果卻發現,葛森醫療中心
保留過去的紀錄裡,有很多的病人失去了追蹤,38個病人裡只有18人有持續追蹤至少五年或直至病人去世的資料,其他20人都失去隨訪,去向或結果都無從得知。這18人的平均生存期只有9個月,其中17人在5年內都已死亡,一個還沒有死的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他的癌症還是存在,並沒有治癒。總的來說,葛森療法並沒有它所宣稱的療效。
當然還有其他葛森療法的報告,但是因為都有大量病患無法追蹤去向和結果,還有研究方法問題等等,所以很難判斷或比較實際療效到底如何。更多有關葛森療法的資訊可以參考國家癌症中心所發佈的公告(英文):
葛森療法裡的咖啡灌腸因為曾經造成幾個死亡案例加上大腸發炎、電解質失衡、脫水等問題,所以爭議性更大。但是任何療法都有其利弊,也得要遵守治療的詳細規則才比較安全和有療效。有些問題的產生也有可能是來自使用者沒有遵循應有的規則,而不全是療法本身的問題。不論如何,對人體有侵入性的療法使用前一定要多了解清楚利弊,使用時也千萬要多加小心。
以上是整理從西醫角度對葛森療法的回應。但是,話說回來,西醫本身對癌症病患的療法也不見得都很有效,其實除了少數的標靶治療以外,多數的治療效果非常有限,而且有不少治療方式的殺傷力比起葛森療法來的更高。
西方人的體質跟東方人,尤其是台灣人很不一樣。在西方,我的病人很多都是實熱性的體質,所以在寒冷的冬天,台灣人需要穿上厚重的衣服還覺得冷,而歐美人可以穿著短袖或薄薄的衣服卻覺得舒服。所以體質不同,所適應的飲食就會不同。台灣人真正實熱的體質很少(多是虛熱),大多數人體質比較偏寒。加上地處海島,人們又愛吃冰、愛吹冷氣、不愛運動,所以身體溼寒的比比皆是,加上有些人還有虛熱,所以會既怕冷又怕熱。
葛森療法需要喝大量的有機蔬果汁,對平常飲食偏差的人(好吃大魚大肉,外食為主,很少吃高能量的有機食物等)剛開始吃進很多高能量食物時幾乎都會感到身體突然變好,變的很有精神,所以對這飲食法產生極大的信心。但是日子一久,因為食用大量的蔬果,身體變的更為溼寒,有些人甚至夏天都還感到手腳冰冷,臉色很差。西方人因為比較多體質偏實熱,所以比較不會有溼寒的問題。
所以我們如果選擇葛森療法,最好還是要小心觀察身體的反應,適時的加以調整。
不管是用什麼樣的療法,都要養成隨時觀察和傾聽身體和心靈的反應及改變,不要人云亦云或輕易聽信他人,別人用的好的,不見得適合自己,反之亦然。自己用的好的,可以跟別人分享經驗,但是不要認定對自己好的就一定是100%的好,一定適合每一個人,強迫他人非得認同或接受不可。
還有,如果不是很了解人體問題,也沒有很多的臨床經驗,更不是很清楚別人的狀態,最好不要充當他人的醫師,隨便給予建議。常常在臉書上看到有些熱衷「某某療癒方式」的人會對他人身體的反應一律說是好轉反應或排毒現象,不要理會,繼續下去等等。我看了常常會替他們捏一把冷汗。如果真的出了問題可能不是一句「對不起,其實我也搞不清楚,我也不是醫療人員等」可以彌補的。
當然,自己的身體自己最容易觀察,臉友們的熱心回應最多只能參考而已,不能完全當真,醫療無法紙上談兵,醫生要做判斷也得要看到病人,望聞問切或做不同的檢查等,那能光憑幾句紙上描述的話就下定論呢?
乾淨、高能量、均衡的飲食的確是維持健康的要素。病人本身的信心和醫療者對病人的信心也是促成療癒的重點之一。心念與情緒的轉換更是改變疾病的最重要因素。總之,對各種不同的療法可以保持一顆開放的心去摸索探究,但是也要小心的觀察與驗證,不可盲從盲信,療癒的鑰匙最終是在自己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