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看見台灣


「看見台灣」真是拍的很用心,把台灣的美麗和憂患藉由影片鮮明顯現出來。看完後相信大家都會對台灣天然資源、水土、海洋等所面臨的破壞感到憂心忡忡,以這樣的破壞速度,我們賴以為生的環境還能支持多久呢?我們即將會面臨什麼樣的大災難呢?我們可以如何做來讓這些傷害慢慢恢復,讓我們及後代子孫有生存的空間呢?我會以幾篇文章跟大家分享這個主題。

我們無法快速的改變大的政策,但是我們可以開始以行動支持環評,支持保護水土的政府決策和政治人物。我們不能再只以方便、快速的考量來開發交通。雪山隧道雖然帶來便利及地方的經濟,但是我們流失了大量珍貴的地下水資源,土地變的容易崩毀塌陷,也破壞了整個山脈的自然氣韻。就像人體如果對心臟開了個大刀,而且沒有加以縫合保養,人的氣血就會不斷的流失,人體會日漸衰弱。更何況真正的度假應該是好整以暇的慢活,才能放鬆充電,用台北宜蘭一天來回趕場塞車的方式,只是衝去宜蘭找新鮮的刺激而已,回家後反而覺得更疲累。

所以我們對於蘇花高的建立也要慎思,目前的蘇花公路已經造成山脈很大的破壞,讓山脈難以承受,時常崩塌,發生意外事故。如果建立蘇花高,勢必要做出更大的破壞,已經滿是瘡痍的山脈那能夠承受的住呢?我們真的能安全、安心的開車嗎?例如:太魯閣的地質本來就較脆弱,自從大陸旅遊團的眾多巴士日以繼夜不斷的開入,太魯閣變得烏煙瘴氣,每遇颱風(無論大小),都會有災害發生,崩毀的地區越來越多,修復的速度卻越來越慢,進入山區都會被告知要戴安全帽。

其實這樣的大陸團帶給我們的經濟發展很有限(因為消費不多),但是我們付出的代價卻很大,沒有了太魯閣的台灣會令人非常遺憾。所以我很支持嚴長壽總裁的理念,台灣那麼小,實在不適合走馬看花的旅遊,一下子就看完了,以後也不會想要再來。但是台灣好美,很適合深度旅遊或無為漫游的旅遊方式,達到跟自然相合的真正放鬆和喜悅心境,讓人會想要一來再來。

我曾經在美國住過一段很長的時間,美國人很保護他們天然的資源,國家公園的收費都蠻高的,沒有人會去抗議,因為這樣才能支持森林的管理和維修。國家公園也都會控制車子和人數的流量,才不會對森林造成太大的威脅。有些公園的特定區域為了保護脆弱的樹林甚至不許車輛進入,只能靠步行或限量的公車,因為車輛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對某些植物的生長不利。

台北到花東的公共交通其實蠻快速方便的,火車(最多兩、三個小時還可以沿路欣賞風景)、飛機(35分鐘)都可以,到當地再租車,或是以後蘇花的交通有快速度輪可以搭乘,順便把車運過來也是可行之道。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想要放鬆得要學會慢活,如果渡假還是在拼效率、趕速度,那哪能夠放鬆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