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再談憂鬱: 人的幸福哪裡來?

    前些日子與朋友聊天,問起她的家鄉在哪裡? 她說她來自彰化的鄉下。我們談起了鄉下的生活... 她說: 鄉下人很純樸,有一天她們的村子裡回來了一位退伍老兵,他沒有其他的家人,身上也沒有什麼錢,更別說在村子裡有個可供落腳的居處了。村民知道了,就熱心的找了個適當的地方,並且通力合作地為他建造了一間房子讓他可以遮風避雨,為了讓他維生,村民還一起出錢幫他買了一分地,讓他可以種種米、菜,自力維生。
  這位老農民沒有錢買肥料或農藥,就將撿來的牛糞曬乾,用最自然的方式栽種作物,長出來的稻米及蔬菜格外地美味。到了農忙的季節,村民們耽心他一個人忙不過來,便自動的輪番協助他收成,而且每一位助人者,都是非常自然地散發出快樂的神情,這種付出對他們而言彷彿是一種享受。在農村裡,農忙時都是全村發動,互相幫忙的,今天到這家、明天輪那家,大家一面割稻、一面唱歌,晚上吃完飯再一起喝茶聊天。生活簡單、幸福、心安。
  回顧現在的社會,雖然物質上的條件提升了許多,但出自內心單純的快樂感卻逐漸淡化,而恐懼、不安、憂慮感逐漸加深。因為人與人之間變得淡漠--「個人自掃門前雪」,相對的便無法感受到群體間的互愛、互助、互信的人情溫暖了。因為如果一個人無法做到無條件的愛與幫助他人,他的心裡也會無法信任他人會無條件地幫助自己,所以生命沒有安全感,得要不斷地工作來囤積糧食和本錢。有錢的怕失去現有的,所以得拼命的再賺,而沒錢的到處追著錢跑,拼命想省點錢以備將來不時之需。
  反觀在這農村裡,這些能隨時隨地無所求的對他人伸出援手的村民們,他們即使在物質上並不富有,卻不會感到生命的惶恐不安,因為他們不會擔心害怕在困境中會沒人幫忙他們。對他們而言,這種愛的親密連結是發乎天性、出於自然的,他們心靈的富裕與喜悅是來自於心中的大愛與對眾生的連結。
   台灣是個充滿愛心的寶島,這幾年因政治炒作加上媒體聳動的報導等種種因素,人心造成對立、霸凌與批判,所以憂鬱症、恐慌症、失眠症等等病患大量的增加。我們無法怪罪於政客,他們要的只是選票,我們也無法怪媒體,他們要的只是收視率,但我們可以選擇支持互助、互諒、感恩、尊重與互愛的政治方式或媒體報導,自然能帶出互助、互諒、感恩、尊重與互愛的政治方式或媒體報導。物質享受只能帶來非常短暫的身體五官慾望的滿足,而無法長久的帶來真正打從心底發出的喜悅與幸福的感受。只有當我們給予他人或與他人分享喜悅或幸福的感受,我們才能得到喜悅與幸福的感受。當我們給予他人安全、安心的時候,我們也會得到安全與安心的感受。
   今年有六位南非祖魯族志工來台灣參加慈濟的授證儀式,許多媒體記者好奇的是,南非志工這麼貧窮,爲什麼還願意,或用什麼方式去關懷愛滋病患、餵養那麼多的愛滋遺孤?潘明水師兄告訴記者,愛心需要啟發,以實際行動去關懷,進而邀請他們走出來當志工。就連他們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以前天天喊窮,看到比自己更苦難的人,雖然現在還是很窮,但因為心中有愛,身窮心反而不窮,還有能力去幫助更苦的人進而脫離自己貧苦的心開始造善業、結善緣而得到真正的快樂與心安。在這團體裡,他們知道即使自己有天不幸落難,旁邊永遠會有無數隻扶持的手適時的伸出來幫助自己及家人度過難關,就如同自己現在在做的一樣。
   我們會收回我們投向宇宙的一切,人的幸福始終來自無私的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