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年5月28日 星期四

我是否應放縱孩子?

問: 生病讓我覺察反思,要讓小孩有個健康發展,情緒表達管理抒發很重要,這是我長這麼大還在學的功課。

不過也讓我想我們教育小孩是追求卓越,像練琴寫字等,我現在標準放低,鼓勵之後詢問還想再練,不想就休息。我就想這樣會不會太隨性鬆散,會不會讓小孩太安逸?
做媽媽的總是有些許矛盾。

答: 最好不要給孩子預設一定要達到某個標準,這樣會帶來莫名的壓力,而且容易落入比較和計較的心。不預設標準或降低標準並不會讓孩子放縱或很安逸。我們需要學習的是去看到和肯定孩子有做到的地方,關心孩子的感受和反應。即使只有進步或做到0.1%,也要去看到和肯定孩子的進步和努力。

放縱和肯定是很不一樣的能量。「放縱」孩子,反而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不知道要往那個方向才對,反而會感到慌亂不安,而且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關心和愛。 而「肯定」會讓孩子有學習的動力,而且清楚方向在哪裡。 當孩子有努力付出的時候,父母要去肯定孩子,肯定他在過程中的努力,這樣孩子會自動自發去做,而且會享受學習的過程。肯定會讓孩子們有成就感,這對孩子的自信心養成是很重要的。

最近閱讀了「就算內心愧疚千百回,我依然是個母親」一書,作者在孩子高中讀不下去而決定休學時,也歷經了很多的挑戰和困難,孩子休學後整天泡在網咖,原本媽媽很慌亂,而爸爸很憤怒,後來媽媽穩定住自己來陪伴孩子走過這段尋找自己的路,在韓國跟台灣很像,都非常重視升學教育,也因此造成很多無助的家長及孩子。所以,我在診間也常碰到有孩子問題的家長,我都推薦這本書給他們,想購買此書的朋友們可以點博客來網址:.  https://tinyurl.com/y8c9drj8
 

2020年5月22日 星期五

我的想法是否被框住了呢?



在一個社團裡看到了這段話,下面的留言盡是一堆認同者,可見我們的社會裡還是留有不少男尊女卑,和女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得要趕快出嫁的執念。

「對男人來說..在感情裡最無能為力的就是..在最沒有能力的年紀..遇到了最想照顧一生的女人........

對一位女人來說..最遺憾的莫過於.."在最好的年華.遇到了等不起的人"............」

———————————————————————————-

‘在最沒有能力的年紀..遇到了最想照顧一生的女人‘:如果有這樣的無奈,那是因為彼此有男尊女卑的框架—-女人需要被男人照顧、男人需要照顧女人,拿掉這些框架會看到伴侶也可以是彼此相愛和彼此照顧,同心協力,旗鼓相當的。女人並不是無能者,可以被疼愛,但不需要被照顧。伴侶結合是因為彼此相愛,互相疼愛。

‘在最好的年華.遇到了等不起的人’:如果一個女人擁有的資產只是身材樣貌,那的確會是最好的年華一去永不回,所以會想儘早把自己嫁掉。但如果一個女人擁有的資產包括了智慧、情緒智商、經驗、經濟能力、學歷等,那最好的年華就是在每個當下,隨著年紀漸增而越來越豐盛美好。

我們的生命和伴侶關係是否能夠自在圓滿是建構在我們是否有勇氣和智慧打破文化、家庭等所給予我們的枷鎖!

2020年5月20日 星期三

愛自己—我得要能跟自己獨處;愛別人—我得要能跟別人共處。

疫情期間當我們無法出去溜達、上課、工作、當志工、娛樂等時,突然會覺得時間變多了,那多出來的時間我是如何跟自己相處呢?我又如何跟家人相處?

跟自己獨處時,我能否靜下心來呢?還是得要不斷的滑手機,或做什麼事來排解內在的焦慮不安呢?有些人靜不下來,總覺得得要做什麼事或做什麼努力才能覺得心安。

跟家人有更多時間相處時,我們是否感情更好?還是衝突變的更多呢?是否發現有更多自己看不慣的事?還是珍惜有這樣的機會能更加了解彼此和表達愛意呢?

愛自己—我得要能跟自己獨處;愛別人—我得要能跟別人共處。

平常忙碌的生活,整天的時刻表都安排滿滿的,我們很少有機會跟自己好好相處,也很少有機會跟家人互動,所以很難看到自己內在的問題。藉由這段時間的空檔,也許是個很好的反思與成長機會,讓我們可以往內看看自己的問題點,所有的改變都是從覺察開始。

生命有留白,才能讓我們有機會為之畫上美麗的色彩!

2020年5月11日 星期一

能量測試工作坊

為了配合政府對疫情的管控,我們原訂於6月初的工作坊先暫時延到6/20,和8/29兩天。到時候如果可以群聚了,我們會在五月底/六月初的時候公開報名連結。感謝大家的耐心等待。

2020年5月8日 星期五

真正的快樂處方推薦序



愈來愈多人受憂鬱、健忘、焦慮、過動、失智、無法專注⋯⋯等問題困擾,有些人即使求助專業醫療,也未必能夠得到改善,如果有一種簡單又保證有效,而且還完全免費的方法,可以讓大腦變年輕,同時提高創作力、耐受力、注意力以及智力,還能幫助情緒穩定,甚至讓人變得快樂,這樣的仙丹妙藥,應該會讓所有人趨之若鶩吧!

這樣的「藥」既然免費,自然無利可圖,因此不會有人願意投入經費研究,更不會投入資源為這樣的「藥」大肆宣傳做廣告,以致於這麼棒的「藥」,至今仍然鮮為人知,連被提及的機會都很少,更別說受到重視,成為主流意見。

很感謝本書作者安德斯韓森醫師,投入畢生精力,研究人類的大腦,除了發表兩千多篇醫學文章,更致力於幫助更多人重獲身心健康,本書--《真正的快樂處方—瑞典國民書!腦科學實證的健康生活提案》是一本非常值得推廣的好書!

作者給的藥方非常簡單,但背後所投入的研究和心血不容小覷,容我在此賣個關子,邀請大家好好研讀這本書,以真正了解如何鍛鍊並保護自己寶貴的大腦及身體!大家也可以猜猜看是什麼?

博客來購買此書的連結:  https://tinyurl.com/y7jdw2sr 

2020年5月5日 星期二

眼部的皮疹

病人:濕疹在眼睛和脖子,眼睛大約兩年了,很不舒服,有看過西醫和中醫,擦類固醇會比較好,但沒有擦就又回了。
醫師:濕疹問題和先生和孩子有關,感到委屈和不安,你在擔心他們什麼,委屈什麼?
病人:感覺好像所有的事都是我的責任,老公可以做他自己,可我不能。他會在孩子面前滑手機,可是我不喜歡小孩一坐下來就是滑手機,畢竟還有很多事可以做啊,可以玩桌遊,看書,玩玩具。

醫師:你眼裡都沒看到先生,只有小孩。
病人:我有一個老大走了,在褓姆家嗆到窒息。
醫師(讓我們一起跟老大說):「親愛的孩子,媽媽看到你了,你是我的第一個孩子,媽媽記得你,你是很棒的孩子,但是媽媽知道你的命運就是這樣子,該走的時候就會走,有的孩子在媽媽肚子裡不到幾天就走了,有的孩子可以活很久,每個人什麼時候會走有他的命運,不是我們可以掌控的,媽媽會祝福你順利到下個旅程,謝謝你陪媽媽一段時間」。
醫師:你要花點時間看到先生,也要鼓勵先生,即使他沒按照你的方式來照顧孩子,當他有做的時候就要肯定和讚賞他,不然你會因為過度緊張孩子而嘮叨先生做的不對。你的老大走並不是任何人的疏忽或錯誤,有的孩子就是只能來這個世界幾天,有的是來幾個月,有的孩子是來幾年或幾十年,每個孩子都有不一樣的命運。你是個好媽媽,也要記得告訴先生他是個好爸爸。

醫師:眼睛還有些卡住悲傷的能量是跟媽媽有關。
病人:媽媽不在了(哭了)
醫師(調整病人能量):讓我們一起跟媽媽說:「親愛的媽媽,謝謝您生我養我,我當媽媽後才知道,當媽媽真的是辛苦又困難,而且媽媽們都很愛孩子,謝謝媽媽,我心裡會記得您,您跟我能量場都是連結的,我是您生命的傳承,就像我的孩子也是我的傳承,謝謝媽媽」。
醫師:眼睛還有感覺到刺刺嗎?
病人:右邊比較好了,但左邊還有
醫師:嗯,卡住對先生生氣的能量,看他不順眼,所以不想理他。但其實你把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因為害怕又失去孩子,所以對孩子們都感到很不安焦慮。先生跟你之間反而沒有太多互動的機會,所以他只好閒閒在旁邊,因為他不知道可以怎麼做,很難插手,常常幫了又被唸做得不好或不對,所以只好躲得遠遠的,自己玩自己的手機。
當先生想照顧孩子時,就讓他用他的方法,即使你會害怕擔心那也沒關係,不然被你批評和叨念久了,他也不想做了。
讓我們跟先生說:「我會學習肯定你和看順眼你,對不起,謝謝你」。

醫師:再看看眼睛,現在感覺如何?
病人:嗯,比較好了
醫師:眼睛周圍的能量比剛剛好很多了。你先生對孩子的離開其實也很內疚,失去孩子,你顯現出來的是更緊張和在乎,而他剛好相反,他怕帶不好孩子,所以逃避,乾脆不做。
病人:我先改變他會比較好嗎?

醫師:會,你先改變,不要那麼緊張,他也會好很多,家人互動會更和諧和放鬆,媽媽OK了,整個家會做轉換。生命都只是來學習而已。
———————————————————-
病人隔日寫訊息回饋:
晚安,跟您分享看完診後發生的一些事情。
下午看完診之後回到家,剛好先生帶著小孩要出門運動,先生表情看起來在生氣,之前我也會跟著生氣,覺得他給我臉色看。但今天我是用好奇的態度問問他怎麼了,發生什麼事?然後先生就好多了。
之後在公園,還有晚上在家,陸續幾次先生都因為小孩的行為而對小孩發脾氣。之前我都會在旁邊聽了生悶氣,覺得先生的處理方式不好。但我今天只是聽,沒有批判的情緒,專心餵奶或處理當下在忙的事情。然後過一下,先生就跟孩子又重回和平的氣氛。

晚上我因為要幫寶寶洗澡而沒辦法讀故事給哥哥們聽,先生也主動說要唸故事而不是在旁邊玩手機,真是出乎我意料!

診間看過不少流掉或失去孩子的媽媽,在潛意識裡都會收到很大的影響,會感到不安焦慮,或沒有生命動力。可以參考「走出創傷、破繭重生」一書裡面有關如何處理跟死亡相關議題的章節。
當自己心平氣和時,自然會帶動家人的心平氣和,當自己心煩氣躁時,也會讓週遭人感到煩躁易怒。凡事看順眼自然就眼睛就不會卡住了。

外在的世界不過是我們內心的投影,萬法唯心造!
——————————————————————————————————
圖為看診當天的眼睛照片和最近(兩個多月後)的眼睛照片,病人說她眼皮持續的在修復,之前厚厚的一層逐漸脫落了,眼部的皮膚越來越好了,而且不會像以前那樣不舒服。感謝病人樂意分享照片和自己的故事來幫助更多人療癒自己的傷痛和讓更多的家庭有更美好的互動。

看診當日











看診後兩個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