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我想看暴飲暴食和肥胖的問題。
醫師:跟媽媽的關係與妳的暴飲暴食有關,卡住傷心的能量。
病人:我父母感情不好會吵架,我媽會拉我同盟,國小之前會站在她旁邊一起指責我爸,後來會站在另一角度來看,媽媽給爸爸的情緒壓力很大,她講話很難聽,我爸爸就累積壓到暴,所以我會覺得兩個都有錯,但後來我覺得我爸爸很可憐。
醫師:能量場上你的確跟爸爸比較好,你比較能體諒爸爸的心,所以媽媽覺得好傷心,希望你能夠了解她的痛苦,所以會拉你同盟。媽媽跟爸爸的相處超差的。
讓我們一起跟爸爸媽媽說:「謝謝爸媽生我養我,我把您們之間的問題還給您們,我不選邊站也不介入,我做回女兒的角色。我也把媽媽對爸爸的不滿和情緒,和對生活的無奈還給您,那是您生命的功課,我無法替代您」。
病人:肩膀現在比較鬆了,但還有點痛。當媽媽在我的面前大駡爸爸的時候,我會被影響。
醫師:當親愛的家人突然暴怒時,我們的確很容易受到影響。這時候最好的方式是選擇先離開現場,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有很多調整方式,例如:可以一隻手放太陽穴、一隻手放喉結下方的凹處,然後慢慢的深呼吸幾次直到自己平穩下來,也可以參考我的第三套能量DVD裡面有釋放生氣的能量動作)。等自己的情緒平穩下來了,再回到現場,帶著愛告訴媽媽:「媽媽您辛苦了,我知道您現在對爸爸的行為(或言語)感到很生氣和不滿,妳希望爸爸能夠….,但是他卻做不到」。當妳能夠體諒、了解她的時候,她的怒氣自然會慢慢緩解下來。如果你因為媽媽的生氣而感到很不高興,這時候雙方或三方都會不斷的火上加火,讓氛圍變得更差。所以,當家人開始抓狂時,我們要先調整自己的情緒,穩定後可以送愛和祝福的心念給家人,這樣大家才會平靜下來。
病人:我會很害怕,我媽曾威脅過她要自殺
醫師:我們的文化很容易說「你讓我很生氣、你讓我很傷心等」,這些都是錯誤的認為別人應該為我們的情緒或生命負責才會說的話。除了認知錯誤以外,有些人是因為用這樣的威脅對別人可以起嚇阻的作用,讓別人乖乖的順從自己,這些人習慣性的會要求別人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你可以帶著愛告訴媽媽:「媽媽我很愛您,也很不希望您傷害自己。當您這樣說或這樣選擇的時候,我會感到很害怕和傷心。但我不是您,所以無法負責您的行為和情緒,畢竟只有您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才能選擇您的行為和情緒」。
我們生命的本質沒有來去,所以死不了的,但每個人的身體的確遲早會無法使用(就像汽車開久了就會報銷一樣,但駕駛汽車的我不會隨著汽車報銷而報銷,只是會換一輛不同的車子罷了)。身體一定會報銷(死亡),所以我們都得要練習不要害怕死亡這件事。當我們不會害怕死亡、可以面對死亡時,別人就無法拿這個來要脅我們了。你要學習穩穩的安住,或者把自己跳脫出這個情境:「如果是隔壁的阿姨在哭鬧,我會如何安慰她呢」?
現在想到媽媽還有沒有卡點?
病人:比較好了
醫師:妳還有一個愛自己的功課。去看自己在排斥什麼、或討厭什麼?我們討厭的任何人或任何特質其實都是我不喜歡的【自己】。如果妳不喜歡媽媽的暴怒情緒,那妳會努力的把一堆生氣的情緒能量往自己裡面壓,希望自己可以不要發脾氣,因為妳討厭情緒化的自己,就像討厭情緒化的媽媽一樣。
病人:她個性一直這樣,我會想逃、怕接電話。
醫師:把媽媽當成隔壁阿姨來安慰她和同理她,這樣我們不會陷入太過於情緒化的困境裡。任何我們很在乎和在意的人,都容易觸動我們的生存危機感,讓我們落入戰與逃的非理性反應模式。
病人:我怕再給她愛,她會一直要、會一直打電話討愛,接到後來會不想接。
醫師:妳可以採取主動打給她,不需要等她打來,這樣她才不會委屈的認為妳不都理睬她,非得要等到她主動聯絡。當然,妳也可以直接告訴她,妳希望能夠跟她說話的時間和次數,主動劃界線。
病人:可是我怕打給她,她又會抱怨爸爸的事。
醫師:帶著愛跟她說,「媽媽你辛苦了,但我無法介入您和爸爸關係,這是您們之間的問題,得要您們自己負責處理。我愛妳也愛爸爸,我無法選邊站,請媽媽允許我也可以愛和尊重爸爸,就像我愛和尊重您一樣,我是您們共同的孩子」。也可以直接告訴媽媽:「媽媽,我都告訴爸爸屬於爸爸和您之間的事,做子女的我們不方便介入。我請爸爸不要在我的面前批評或抱怨您,所以我也希望您不要在我面前批評或抱怨爸爸,謝謝媽媽的諒解。媽媽您是很棒的媽媽,謝謝您」。
我們跟母親的關係跟我們的生存危機感是息息相關的,當我們跟母親的關係不和諧時,容易感到內在的不安。暴飲暴食常是在反應我們的不安全感和不滿足感,所以會用食物來滿足自己,也容易在不安或有壓力的狀態下不斷的吃東西。
傳統文化的婦女,常常在家裡沒有什麼地位,也覺得自己說話的力量不夠,所以會習慣拉攏兒女來幫自己發聲,也常用讓子女感到罪惡的方式(情緒勒索)來讓子女順從自己的意思。這樣的媽媽不僅自己感到無力,常處於受害者的角色,也容易讓孩子感到無力和內疚。這種親子關係很容易造成孩子想要躲的遠遠的,或表面順從但內在卻對母親感到極端的不滿。
我們很難改變父母根深蒂固的觀念和行為,但我們可以學習選擇走不同的路,讓這樣的互動模式不要一代傳一代。